南京生物试剂网

添加保护碱基的目的与原则是什么?

时间:2013-9-23阅读:853
分享: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定的DNA序列,除此之外,酶蛋白还要占据识别位点两边的若干个碱基,这些碱基对内切酶稳定的结合到DNA双链并发挥切割DNA作用是有很大影响的,被称为保护碱基

添加保护碱基的目的

    在分子克隆实验中,有时我们会在待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两端加上特定的酶切位点,用于后续的酶切和连接反应。但实验证明,大多数限制酶对裸露的酶切位点不能切断。必须在酶切位点旁边加上一个至几个保护碱基,才能使所定的限制酶对其识别位点进行有效切断。因此在设计PCR引物时,为保护5` 端外加的内切酶识别位点,人为地在酶切位点序列的5‘端外侧添加额外的碱基序列,即保护碱基,用来提高酶切时的活性,使酶切*。

其次,在分子克隆实验中选择载体的酶切位点时,相临的两个酶切位点往往不能同时使用,因为一个位点切割后留下的碱基过少以至于影响旁边的酶切位点切割。

添加保护碱基的原则

    添加保护碱基,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碱基数目,一是碱基种类。

    添加保护碱基时,zui关心的应该是保护碱基的数目,而不是种类。什么样的酶切位点,添加几个保护碱基,是有数据可以参考的。

    一般情况下,普通的内切酶只加入两个保护碱基,其内切反应就可以正常进行;而有一类,仅仅只加入两个保护碱基,其内切反应就不能正常进行,这是因为内切酶不能正常结合DNA段上。如NdeI就属这类,需要加入至少6个保护碱基,常用的HindIII也要三个。

   添加什么保护碱基,如果严格点,是根据两条引物的Tm值和各引物的碱基分布及GC含量。如果某条引物Tm值偏小,GC%较低,添加时多加G或C,反之亦反。

    为了解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zui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NEB采用了一系列含识别序列的短双链寡核苷酸作为酶切底物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对于确定双酶切顺序将会有帮助(比如在多接头上切割位点很接近时),或者当切割位点靠近DNA末端时也很有用。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酶,则通常需在识别位点两端至少加上6个保护碱基,以确保酶切反应的进行。

   当在引物5’端添加酶切位点时要考虑:

   1)该目的序列内部不得含有相同的酶切位点,这样的错误会给将来的克隆造成麻烦。

   2)如果打算PCR 后直接酶切,不要忘了在酶切位点的外侧再加上保护碱基,不同的酶对于保护碱基的要求是不同的。

   如果不设计保护碱基,则多半要用TA 克隆的方式连接到质粒上,这时要注意Taq 酶的选择,若想在目的序列上附加上并不存在的序列,如限制位点和启动子序列,可以加入到引物5'端而不影响特异性。

    当计算引物Tm 值时并不包括这些序列,但是应该对其进行互补性和内部二级结构的检测。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