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根细长,末端成肥大的块根,外表红褐色至暗褐色。《本草图经》:“何首乌,今在处有之。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城县者为胜。春生苗叶,叶相对如山芋而不光泽。其茎蔓延竹木墙壁间。结子有棱似荞麦而细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植物的块根、藤茎及叶均可供药用,中药名分别为:何首乌、夜交藤、何首乌叶。中药何首乌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生首乌功能解毒(截疟)、润肠通便、消痈;制首乌功能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
何首乌不仅广泛用于药物,还可添加进保健食品以及洗护产品中。药通网分析师郑智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着何首乌用途拓展,目前其年使用量已经达到了5000吨,成为了重要大宗中药材。
国家食药监总局曾对何首乌致肝损害发出警戒,至于国内是否有致肝损伤的案例,以及是否会将何首乌退出保健食品目录,《每日经济新闻》给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新闻宣传司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记者发稿时间尚未收到回复。
何首乌致肝损伤的案例并非个案。
提出“何首乌因含有蒽醌类成分可致药物性肝炎”的微博显示,解放军第81医院的肝病研究所的《口服何首乌致肝损害40例临床分析》研究论文显示,在2004年5月份到2008年5月份,对四年间共收治的40例因口服何首乌致肝损伤的案例进行分析,其中38例均为常规剂量,这40例病人均为治疗脱发、白发而服用了何首乌。平均服用9周后,出现了肝损伤的案例,有两例患者死亡。结论称,口服何首乌可引起肝功能损害,甚至诱发急性肝衰竭,对于有肝脏基础疾病及老年人应该慎重使用。
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和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论文,对总数3例和36例病人的案例进行分析,均做出了*一致和相似的结论。
万方数据库的搜索显示,何首乌致肝损害论文多达50余篇,其中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办的《中国药物警戒》、《中国药物应用与检测》等核心期刊都刊发了何首乌致肝损伤的案例分析。另外,《祝您健康》类的科普杂志也发表文章称《乱服何首乌导致肝损伤》。
2006年,原国家食*发布药物警戒通讯称,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发布了有关何首乌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称有7份怀疑与何首乌相关的肝损害不良反应病例报送到了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文献中也有何首乌致肝损伤的案例,故建议,何首乌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表现具有很多肝病的体征和症状,若出现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如确诊为肝损害,建议停止服用何首乌。
更值得关注的是,含有何首乌的药品多为非处方药,无需处方即可购买,而且作为可添加进保健食品的原材料,何首乌还广泛存在与保健食品中。
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显示,含有何首乌保健食品共24种,在不适宜人群中,老年人和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并未被排除在外。国家食*数据库显示,上海雷允上和同仁堂集团旗下子公司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研发公司均可有含有何首乌的保健食品,不过,记者致电同仁堂药店和雷允上旗下的连锁药店咨询时,双方均称并无相关保健食品出售。
国内是否有收集到致肝损伤的案例以及是否会将何首乌致肝损伤的机理进行过研究,是否有将何首乌退出保健食品目录的计划,《每日经济新闻》给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新闻宣传司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作用机理不明难脱身
何首乌不仅广泛用于药物,还可添加进保健食品以及洗护产品中。药通网分析师郑智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着何首乌用途拓展,目前其年使用量已经达到了5000吨,成为了重要大宗中药材。
虽然何首乌致肝损伤曝出了多个案例,但是何首乌是否是罪魁祸首,目前监管部门并未一锤定音。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办的《中国药物警戒》在讨论完何首乌致肝损伤的案例后,称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何首乌导致药物性肝损害可能属于过敏反应,并非何首乌本身毒性所致;一种观点与遗传性肝脏代谢酶缺陷有关;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何首乌中所含某种毒性物质所致。
目前这种对于中药和中药材的质疑正在向国内延伸。近几个月来,药品所含成分有毒副作用一直拷问中药企业,其中也包括*、同仁堂、汉森制药等上市公司,虽然这些公司屡屡做出澄清,但是药品作用机理不明,其成分如何起作用,对于含有毒副作用的成分是否有临床研究证明其副作用可以忽视等等,在这些公司的回复中均未得到明确。事情往往呈现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