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沪宇揭示“”基因组

时间:2014-8-22阅读:185
分享:

 

的一项测序研究表明,在目前已测序的昆虫中,南极蠓是基因组zui小的。科学家们认为,这么小的基因组是南极蠓对环境的适应结果。

这种蠓是一种小型的无翅昆虫,它的幼虫阶段为期两年,大部分时间被冻在南极的冰层下。这种昆虫成年后在七到十天内进行交配和产卵,然后就会死亡。

 “这种基因组可以说已经只剩骨架了,比我们此前想象的还要小,”Denlinger说。“我们感兴趣的是,其他环境生物(南极的扁虱、螨虫等)的基因组是不是也那么小。”

人们曾经把基因组中非编码的DN*片段和重复元件称为“垃圾DNA”,但现在大家已经知道这些序列有着重要的调控功能,也涉及了许多疾病过程。那么,差不多仅剩骨架的基因组是如何让南极蠓在条件下生存下来的呢?“我们现在还不清楚基因组‘轻装简行’有什么具体的好处,”Denlinger说。

南极蠓的基因组虽然小,但基因数却和其它蚊虫差不多,含有大约13,500个功能基因。

Denlinger对南极蠓进行了多年研究,主要针对它们*的压力应答,比如热激蛋白的激活。绝大多数动物在遇到压力时才启动这些蛋白(尤其是高温或低温条件),等压力过去就会很快关闭它们。但是热激蛋白在南极蚊的幼虫阶段是持续激活的,这一点被认为与它耐受严苛环境的能力有关。“基因组测序让我们接触到了更多与此有关的基因,”Denlinger说。

这项研究还揭示了水通道蛋白对南极蠓生存的重要性。绝大多数昆虫在失水20%时还能生存,但南极蠓能够耐受70%的水分流失。“能够在脱水状态下生存,是在低温环境生存的关键。南极蠓的细胞就能够在这种条件下保持正常功能。”Denlinger说。

在干燥、严寒和高紫外线辐射的南极,南极蠓有着令人惊叹的强大生存能力。研究人员希望从南极蠓研究中获得与人类有关的启示,比如对移植用的人类组织进行持续性低温保存。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