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湿法脱硫技术是使气体中的硫化氢在含有催化剂的液相中氧化成单质硫的一种脱硫技术。该技术的流程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得到元素硫。主要用于处理二氧化碳浓度高的气体进行脱硫,比如沼气。该技术的关键在于设备某些参数选择是否符合实际需要。
2.1沼气湿法脱硫基本原理
在有催化剂参与下的脱硫,可分为两个过程:吸收和再生。吸收过程主要发生在吸收硫化氢的脱硫塔内。主要反应如下
2.2湿法脱硫技术工艺流程
湿法脱硫技术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脱硫液以碳酸钠作为碱源,总碱度为0.3~0.6N,NaHCO3:Na2CO3≥5且pH值为8.2~8.5;催化剂溶解后混入脱硫液。
工作时,含硫沼气从脱硫塔底部进入,与脱硫液逆向接触,硫化氢被碱液吸收,净化后的沼气从塔顶排出。吸收硫化氢后的脱硫液变成富液,流经富液槽,再被泵打入再生槽,与空气混合进行再生,其中硫以单质形态浮于槽顶,溢流到硫膏槽。再生后的脱硫液变成贫液,恢复脱硫能力,经贫液槽,再被泵循环进入脱硫塔继续脱硫。
3脱硫效果与影响因素
经过调试发现,影响脱硫效果的主要因素比较多。由于不同的环境条件,沼气的成分也发生变化,其中对脱硫效果有影响的主要是硫和气量的变化。下面主要讲述湿法脱硫操作与脱硫效果的关系。
3.1碳酸钠的浓度
碳酸钠的浓度是脱硫操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浓度越高,脱硫效果越好。但是,如果浓度过高,生成*副反应会加大。经过对比试验,脱硫液中的碳酸钠含量宜保持在4.8~6.0g/L之间,其对应的溶液pH值为8.2~8.5。
3.2溶液的催化剂浓度
根据催化剂在城市煤气、焦炉气、合成气、天然气等脱硫上经验,在本试验中,保持催化剂浓度为5~20ppm,同样实现了很高的脱硫效果,平均脱硫效率在98%左右。证明合理的催化剂浓度在沼气脱硫上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3.3助催化剂
由于脱硫设备应用现场的沼气中硫化氢浓度高达25g/Nm3,虽然催化剂脱硫效果在98%左右,但是,脱硫后沼气含硫仍然接近1g/Nm3,不符合后续的沼气发电机组运行要求。我们在脱硫液中补充了对苯二酚作为助催化剂。助催化剂添加量按照催化剂的两倍使用,经运行比较,脱硫效果有所提高,处理后的沼气中硫化氢浓度达到200mg/Nm3。
3.4再生时间
本套脱硫装置初设计时再生时间按8分钟考虑,试验后发现脱硫效率不到90%。经检测,溶液中含有较多的HS-离子,同时悬浮硫也很高。通过借鉴其它湿式氧化脱硫技术的经验,将再生时间扩大到15分钟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调试期间操作参数的不断优化,湿法脱硫效率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在本试验中,脱硫前沼气平均含硫化氢在25g/Nm3左右,脱硫效率平均为97.2%。表1摘录了试验记录中的部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