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磷、氮等元素超标,会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这种现象在我国较为严重,给工业、水产业、农业以及旅游业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其中又以磷为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污水中磷的浓度,对消除污染,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污水除磷技术主要有生物法、化学法两大类。生物法如A/O,A2/O,UCT工艺,主要适合处理低浓度及有机态含磷废水;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主要有混凝沉淀法、结晶法、离子交换吸附法、电渗析、反渗透等工艺,主要适合处理无机态含磷废水。
然而,有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高浓度的含磷废水。高浓度含磷废水在目前的研究中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认为只要是高于生活废水中的含磷量或者总磷浓度在100mg/L以上就称为高浓度废水。高浓度含磷废水难以应用单一的生物法或化学法进行去除,即便能去除也会对整个单一的生物法或化学法处理工艺造成极大的负担,使整个处理工艺处理效果降低或者无法连续运行。水体中磷的来源排放到湖泊中的磷大多来源于生活污水、工厂和畜牧业废水、山林耕地肥料流失以及降雨降雪之中。与前几项相比,降雨和降雪中的磷含量较低。
有调查表明,降雨中磷浓度平均值低于O.04mg/L,降雪中低于O.02mg/L。以生活污水为例,每人每天磷排放量大约在1.4~3.2g,各种洗涤剂的贡献约占其中的70%左右。此外,炊事与漱洗水以及在粪尿中磷也有相当的含量。工厂磷排放主要来源于肥料、医药、金属表面处理、纤维染发酵和食品工业。在水域的磷流入量中,生活污水占43.4%为,其他依次为20.5%,29.4%与6.7%,生活污水43.4%工厂和畜牧业废水20.5%肥料流失29.4%降雪降水6.7%。
废水中磷的形态废水中的磷以正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由于废水来源不同,总磷及各种形式的磷含量差别较大。典型的生活污水中总磷含量在3~15mg/L(以磷计);在新鲜的原生活污水中,磷酸盐的分配大致如下:正磷酸盐5mg/L(以磷计),三聚磷酸盐3mg几(以磷计),焦磷酸盐lmg,L(以磷计)以及有机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