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根除焚烧之痛 秸秆资源化利用还需国家扶持
环保部日前发布通报称,10月5日至17日,卫星遥感巡查监测数据表明,全国20省区市共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862个,比2014年同期增加54个,增幅为6.68%。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副局长汪冬青介绍,各省区市火点数依次分别为山东179个,河南155个,辽宁110个,山西87个,安徽67个,吉林60个,河北59个,湖北46个,黑龙江23个,甘肃21个,新疆19个,内蒙古13个,宁夏、湖南、海南、广西、陕西等8省区市火点数低于10个。
这就不得不令人思考:为什么几十年时间治不了焚烧之痛?
我们是秸秆大国,秸秆体量大、分散、密度低,收集、运输、堆放都很难;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规模、实力、技术弱小,小马拉不动大车;农机装备与农艺不配套,达不到留茬标准,财政资金补偿力度不够、农民投入与收入不匹配、政策法律形不成合力等。然而,所有这些问题,说一千道一万,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观念没有真正转变。
农业部农业生态总站站长王衍亮建议,按照“政策支持、示范引导、以农为主、产业发展、市场运作”的思路,因地制宜推进秸秆“五料化”全量利用。进一步支持秸秆收集机械还田、青黄贮饲料化、微生物腐化和固化炭化气化等新技术示范,研究出台秸秆初加工用电享受农用电价格、收储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信贷扶持等政策措施。加快建立秸秆收储运输市场化机制,降低收储运输成本,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从全国来看,今后要大力推进秸秆收集加工集约化、处理利用标准化、市场流通商品化,充分发挥秸秆养畜的多功能性,推动牛羊增产。”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认为,在区域布局上,要综合考虑资源状况、养殖基础和环境压力等因素,把秸秆资源充足、牛羊养殖基础好的地区作为优先发展区,重点支持农牧交错地带和秸秆焚烧严重地区发展秸秆养畜。在扶持对象上,着力推动规模养殖场户改善秸秆处理条件,优先扶持新建规模养殖场配套秸秆处理设施。
还有部分专家认为,应设立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重点对秸秆收储利用环节给予补助,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农户投入为主体,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将秸秆综合利用的农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并适当提高补贴额度。进一步加大对秸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发和推广的投资扶持。秸秆综合利用量大面广,仅凭地方投入远远不够。从未来10年全国的需求来看,需要新增秸秆综合利用能力1.5亿吨以上,项目总投资达上千亿元,如仅靠地方政府少量资金支持和社会投资,难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