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常委调研+约谈省委书记 彰显国家治霾决心
1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调研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同一天,中央环保督查组进驻河北,河北省委书记,省长张庆伟被约谈。
北京、河北均为去年底数轮重霾天气的重灾区。新年伊始,中央层面便高调出马,这传达出哪些不寻常的信号?
政治局常委调研
近年来,中央一直高度关切全国各地治霾进展,但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面,以调研的方式考察一地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这等高规格并不多见。
据公开信息搜集,这是张高丽第二次调研北京的治霾工作。次已是在3年前,2013年9月3日,张高丽实地考察了北京石景山热电厂、西北热电中心建设项目和环境监测站,了解散煤、汽车、扬尘等污染治理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意见和建议。
对比两时的新华社通稿,措辞稍有不同。
2013年调研时,张高丽充分肯定北京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以及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所做的工作。同时指出,北京的空气质量与人民群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加强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2016年的这次调研,通稿没有“充分肯定”这一提法,代之以较为严厉的措辞。如:张高丽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强调,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措辞的改变或可看出,中央对治霾进一步的决心和行动。而将之置于2015年底京霾数轮爆表的背景之下,张高丽的此次调研行动,更彰显治霾工作的中央级高规格待遇。
在本次座谈会,张高丽延续了以往对环境污染治理强硬的态度,谈话中,他提出了五大治霾措施,张高丽强调,要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特别是北京作为重点的重点,实行严肃追究问责制,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
国字号环保“钦差”
张高丽调研北京,以中央名义的另一组人马则赶赴河北。这两地均为2015年底数轮重霾的爆表重灾区,两组人马步调一致,可以看出中央对新年治霾记重拳的运筹帷幄。从督察角度而言,这也不失为一种政治层面的“联防联控”。
这两组人马有着共同点:令出中央、更高规格。这意味着,中央意识到治霾形势严峻,已需要更高政治层级的动员和施压。
1月4日,被称为环保“钦差”的中央环保督察组次亮相,首站进驻河北。督察规格,已由“环保部”升格为“中央”。两者有以下差别。
约谈对象。据媒体统计,在2015年,环保部已以约谈方式,“提醒”了至少15位市长或行政负责人,但尚无省一级主要领导官员。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北,约谈对象即为河北省委书记、省长。
“党政同责”。贯彻党委、政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主体责任,以往约谈的是市长,中央环保督察组首炮即是省委书记。
组成人员。以往督察的具体实施者,多为各个区域的督查中心或环保部环境监察局的负责人。中央环保督察组由环保部牵头成立,中纪委、中组部的相关领导参加,是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各省份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的环境保护督察。组长由现职或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省部级干部担任,副组长由环保部现职副部级干部担任。
如此次进驻河北的中央环保督察组,组长是周建,副组长是翟青。周建此前为环保部副部长,翟青现为环保部副部长。
而此前翟青在介绍中央环保督察组的特征时,后也提到一点:强调督察结果的应用。在督察结束以后,重大问题要向中央报告,督察结果要向中央组织部移交移送,这些结果作为被督察对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