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院教授李长安就“停不下来”。
3月1日,李长安委员迎来60岁生日。这一天,他再次带着多个涉及长江生态保护的提案到京参加全国两会。
从1998年长江洪水之后,李长安就踏上了研究、建言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之路。
“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生态长江、绿色发展成为当前重点。目前,长江生态环境状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威胁,呵护生态长江是共同责任。”他说。
与李长安一样,“生态长江”建设也成为今年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近日前来参加两会的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建议,对长江流域水环境实施严格的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田玉科、郑心穗、郭跃进、茅永红、赵晓勇、李仁真、杨占秋、徐旭东、黄巧云、舒心、周锋等在提案中透露,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新近提供的《长江水资源公报》和《长江水资源质量公报》数据,长江流域总体水质较好,但部分支流水质较差,局部城市江段水污染较为严重。
众所周知,长江经济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长江经济带人口和经济都占到全国的40%以上,内河航道里程占全国的70%,可利用淡水资源占全国40%,4亿人正在饮用长江水。
“而2015年对长江经济带的调研情况,让我们对长江流域的水安全十分忧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介绍,现在的长江被污染源包围,重化工围江,污水量大。“人不给水出路,水不给人活路。长江水安全的警钟已经敲响,比经济下行、产能过剩更严峻,治理起来比治大气污染更困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委员们建议实施长江水环境保护国家战略,对长江流域水环境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并尽早研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将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流域水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对沿江各省市实行水环境保护工作年度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
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监测、监管工作;
并对沿江兴建和待建工程项目(包括工业、农业和城镇建设、兴建水利和基础工程设施等)实行严格的环评和审批制度,对有利于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工程项目(如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湿地修复、江河连通、河道疏浚、沿江城镇排污管网建设等)给予优先立项和大力支持。
对长江流域水环境污染实行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把沿江与沿山、沿林、沿田有机结合起来,从涵养水源、修复生态入手,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乡村、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协调解决水生态和环境保护问题。
(本文资料来源于新华网、法制日报、新浪网、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