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十三五”发展元年。在《新环保法》与“水十条”等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后,环保行业无疑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关于环保的话题在每次决策层的会议上也被频频提及。这昭示着环保行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值此背景,4月14日,2016中国成都环保产业博览会开幕,近300家企业携带800多种水处理、空气净化等环保节能产品齐聚成都,聚焦绿色经济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此届环保展会重点展示节能环保与新能源行业技术、新设备、新产品,通过举办节能环保与新能源行业技术、设备、产品展示交易和项目交流合作、新技术新产品推介等系列活动,传播节能环保先进经验,提高全社会节能环保意思,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专业观众突破20000人次的展会现场,上海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水生环境”)无疑独具光彩。在接受中国环保在线记者的专访时,水生环境副总经理、西南事业部总经理陈师建介绍说,历经十数载的磨炼,水生环境早已实现了自我的价值蝶变。
陈总进而指出,自2005年成立伊始,作为海海洋大学重点投资的一家环保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水生环境已广泛涉及水体生态治理、景观水景开发、河道整治、雨水回收、中水回用、浮床构建等多个重点领域。
依托上海海洋大学水域生态学、微生物学、水生生物学、水产养殖学、渔业资源捕捞学等国家和省部重点学科的科研成果和一批奋战在科研前线的教授研究团队,水生环境现已掌握了一整套水域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转化规律,并实现各项复杂的水处理难题的技术攻克。目前,水生环境拥有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合计17项。
在陈总看来,凭借雄厚的技术背景,新的科技成果,专业的施工队伍,丰富的治水经验,规范的管理体系,水生环境正为不同客户量身提供完善的环保、经济、安全、可持续的水质净化及水景打造方案。
与此同时,秉承“上善若水,生生不息”的企业理念,水生环境还成功打造出众多水处理经典工程,水下森林生态系统便是其中之一。
陈总对记者介绍说,该水生植物净化系统着力将污染湖水或河水引入现存的湿地塘或以创建的湿地塘中,通过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拦截作用、水生植物根系形成的微生物膜对有机质的降解作用和植物本身对营养盐的吸收作用而去除污染物,由于生长的挺水植物具良好的遮光作用,可有效抑制藻类的增殖,净化后的水重新排回湖泊或河流。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该净化系统常用的水生植物是芦苇,但当水较深,进水BOD较高时,茭草或香蒲就更合适,即使一开始没有种植,若干年后这两种植物也会替代芦苇。由于种植与水质条件相适应的植物可更好地吸收营养盐,因而好的方法是同时种植三种水生植物进行竞争。该系统还需建立进水、排水系统及拦水堤。
而在进行设计之际,尽量使水能自流进人净化系统,不需用泵提升,以便降低运行与维持费用,挺水植物从叶片向根系输氧、从根系向周围水体及底泥泌氧以保护其组织。芦苇、野生水稻、香蒲具有维持根系兼氧环境促进反硝化作用的能力。另一个简单易行的污水处理方法是湖中湖净化方法,但当进水BOD浓度高于50mg/L,即适合挺水植物生长时,采用湿地净化方法往往比湖中湖净化方法更为有效,且还可使温室气体的产生量受到限制。
此外,垂直流湿地净化方法能在提高氮磷污染物去除率时,抑制温室气体的产生量。该净化系统中水位低于土壤表面,进水垂直渗人湿地土壤,土壤表面由于水/气界面的存在形成好氧层,使产生的温室气体被还原。
无疑,水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广泛应用,为提升水务行业供给品质,构建国家水安全战略体系,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展望未来,陈总明确表示,改革已箭在弦上,而我们欠缺的就是那一点面对改革中“阵痛”的勇气。好在,水生环境正昂首阔步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