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依旧”步步紧逼 武汉治涝难解经济账
2016-07-13 11:15:58来源: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武汉内涝污水处理设备阅读量:53928
导读:对于武汉这座城市来说,大概没有哪一个难题,会像城市内涝那样顽固、那样让它头疼吧?
对于武汉这座城市来说,大概没有哪一个难题,会像城市内涝那样顽固、那样让它头疼吧?据说这个地方发生水灾的历史,早的记录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85年。这是由于武汉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这座城市,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原本就建立于一片低洼的沼泽之上。它曾经被称为“百湖之城”,所谓“百湖”,正是它作为沼泽之地的印迹。
经历一夜暴雨,江城武汉迎来此番雨季的猛烈考验。2016年7月6日,根据武汉市防办当天上午十点半发布的消息,武汉全市中心城区加东湖高新区一共出现了约150处渍水点。暴雨导致全城停课,企业调休,上百条公交线、长途客运线停运,部分地铁站停止运行。
湖北全省也未能幸免此次洪灾。根据新消息,6月30日以来的强降雨已造成湖北省17个市、80个县超过一千万人受灾,死亡47人,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发挥突击队作用”,大力支持地方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当天下午,武汉市防汛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6月30日20时至7月6日10时,武汉本轮强降雨已累计降下560.5毫米,这场降雨突破武汉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周持续性降水量大值。
“此刻,武汉处在自1998年以来、十多年未有的外洪内涝、腹背受敌的艰难时刻。”武汉市水务局称。
全城又“看海”
今夏南方的暴雨来势汹汹。6月底7月初,不仅多地连续遭遇强降雨侵袭,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长江也出现今年第1号洪水。6月30日以来,湖北遭遇今年以来强一轮降水过程,成为南方暴雨洪涝的重灾区。在湖北鄂州,建成的体育场变成了大澡盆;在武汉,东湖团山隧道滑坡、举水河新洲段溃口、暴雨致围墙倒塌砸死8人、武汉市内45处路段渍水严重车辆禁行;湖北全省1107座水库超汛限水位……难免,武汉再现城市内涝。
早在2011年6月,武汉遭遇1998年以来强暴雨袭击,导致88处地段严重渍水。自此,网络上开始流传“夏天到武汉来看海”的段子。没有哪个地方政府会对这样一个“标签”贴到自己城市身上视而不见。2013年4月,武汉市启动了《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总投资超过130亿元,重点治理城市排水系统。2015年1月,武汉市政府又印发《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涝、治污、供水两年决战行动计划》。同年4月,武汉正式入选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地下空间不仅是城市的“里子”,更是巨大潜在资源,“你们要用好这一资源,拓展新空间,再造新武汉”。然而,时隔一周后的一场暴雨,让武汉再次因“看海”陷入尴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副所长严登华认为,武汉是一个多湖区域,在未来海绵城市设计中,应当把水与湖、江、地表联动关系合理构建起来,合理利用现有的储水空间,并构建起相应的储水空间。严登华说,在城市建成区范围,排水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保证管网水网畅通。
内涝全怪百年一遇?
但除了天灾,此次内涝的武汉,亦被视作“人祸”的一部分。内涝可以说是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长期“先地上后地下”的城市建设模式带来的恶果。以“百湖之市”著称的武汉,近几十年来的城市开发、违法填湖导致城市水系和湖泊面积不断萎缩,致使城市雨水的自然吸收和调蓄系统能力减弱和丧失。
1950年代湖泊面积达1581平方公里,城中湖有127个,80年代已经缩减为874平方公里。近30年来,又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城中湖也缩减为30多个。与之相对应的,武汉市城市建设区总面积则逐年增加,从2006年的455平方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507平方公里,5年间面积增长了11.53%。
过去,土壤和水塘能够储存大量的水,而现在,随着城市建设“大干快上”,大量绿地、湿地、水塘消失了,城市“硬底化”情况越来越严重,以致一到下雨,雨水难以自排,90%要靠排水管网才能排走。而武汉的排水系统显然无法担此重任。武汉有些管网甚至是清朝年间修建的,排疏能力退化严重。武汉市水务部门曾表示,日降雨量或小时降雨量超出“一年一遇”标准的情况,在武汉每年平均要发生7—8次。
三年前,武汉水务局通过了《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投资130亿元,改造、完善市内排水系统,信心十足号称三年后武汉将告别“看海”。当时的媒体宣称,“三年攻坚计划完成后,将能抵御200毫米/24小时、50毫米/1小时的特大暴雨。这样的雨量在武汉历史上平均10年才会出现一次”,“一天下15个东湖也不怕”。
武汉治涝下一步
由是,城市排水设施设计标准偏低,再次被频繁提及。武汉市规划设计院一位专家解释了这一现象的具体历史成因,“一是解放初期为节省经济投资,我国城市管网系统设计沿用苏联高寒少雨地区暴雨排放标准,取值较低,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标准;二是城市热岛效应导致暴雨频发,在原设计重现期下,降雨强度增大,进一步凸显现有城市排涝标准降低。”
此外,武汉历史上就是一块沼泽地,主要依托水路,泽水而居,较低的地势决定了武汉排水能力很差。“武汉市虽然近些年开始重视起湖泊的蓄水防洪作用,但建国以来的大规模填湖造城,一方面大大削弱了武汉市的排水防洪能力,一方面也不得不让武汉市消耗更多的投资治理城市内涝。”武汉大学一位城市设计专业教授表示,“武汉市水务局130亿元的投资,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据估算,武汉市还需要投资至少200亿元,才能真正让武汉不再‘看海’。”
“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得城市排水系统标准低、年久失修等问题凸显。”业界资深人士黄志龙直言,武汉作为全国内涝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曾在2015年制定了详细的内涝治理方案,计划三年内投资162.9亿元,实施项目455个。然而,在其资金来源实际操作过程中,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年累计投入仅30亿元,其他133亿元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长期贷款、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而作为公共产品的城市排水系统,因无法盈利,很难实现预期投资目标。”
暴雨之后,武汉天气放晴,中心绝大部分路面人车如织。不过,武汉治涝依旧道阻且长。据《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2012—2030)》显示,预计到2017年,将有效应对10年一遇的暴雨,到2025年,将有效应对20年一遇的暴雨,到2030年,一般地区要有效应对50年一遇的暴雨,重点地区和路段要有效应对100年一遇的暴雨。
(参考资料:南方周末、腾讯财经、财经日报、凤凰网)
-
上海市政总院承接湖南省首座规模化应用纳滤工艺自来水厂
上海市政总院承接湖南省首座规模化应用纳滤工艺自来水厂——吉首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勘察设计,预计2026年年底建成投产,受众人口达43万人。
纳滤膜污水处理 2025-05-08 13:52:48
-
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现场会考察长江大保护九江节水新样本
全国典型地区(南方片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作座谈会近日召开,来自长江、珠江、太湖三大流域及南方片区16个省级水利部门代表、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实地考察九江市鹤问湖水质净化厂、九江水生态综合体、十里河水木清华节水主题公园等示范试点项目。
再生水污水处理 2025-05-08 11:28:20
-
中冶生态环保举办“DeepSeek在水务行业的应用”专题讲座
5月7日,中冶生态环保举办“DeepSeek在水务行业的应用”专题讲座,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及产业变革开篇,深入解析大模型技术的演进脉络及其在水务行业中的应用前景,详细分享当前水务行业运用DeepSeek大模型的实践心得。
智慧水务污水处理 2025-05-08 11:03:49
-
安徽最大全地埋式净水厂正式通水!
安徽省单体规模最大的全地埋式净水厂——西部组团净水二厂正式通水运行,设计处理规模20万立方米/日,最大处理量可达30万立方米/日,总投资约11亿元,服务范围覆盖合肥西南片区约123.8平方公里。
地埋式净水厂污水处理 2025-05-08 09:34:27
-
2.38亿!绿茵生态二级全资子公司预中标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港首服务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
绿茵生态二级全资子公司所属联合体预中标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港首服务区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投标报价238,418,655.70元。
污水处理管网改造 2025-05-07 09:15:22
-
完成!重庆水务环境集团80%股权无偿划转给渝富控股
据悉,重庆水务环境集团股权无偿划转事宜已完成登记,至此,渝富控股将持有重庆水务环境集团80%股权、重庆市国资委持有20%。
重庆水务污水处理 2025-05-07 09:00:25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