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概念股又将迎来风口。
7月20日,奥特迅、特锐德、万马股份等多只充电桩概念股逆市上涨。根据“十三五”期间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将建成集中式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充电桩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产业政策不断出台和新能源汽车放量增长,充电设施行业将随之快速发展。
事实上,有关充电桩的利好一直不断。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和推广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充电设施。”在政策趋于明朗、营业模式成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提高的背景下,充电桩建设将进一步提速。短期来看,充电设施补贴出台叠加国网充电设施招标,令二级市场中充电桩概念的吸引力大幅提升,充电设施企业正在步入政策和业绩蜜月期。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此前就曾公开表示,目前充电桩的发展滞后于新能源和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因此,需要从几个方面加快以充电桩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其中包括政策、机制的制定,产业界跨行业的努力等。
新能源汽车取得显著进展
据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初步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8.1万个,较2015年底增长65%;随车建成私人充电桩超过2.5万个,较2015年底增长约12%。1-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超过6亿千瓦时,替代燃油约20万吨,对能源结构调整和城市环境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各地企业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积极性较高,截至目前相关企业已超过600家。
为提升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国家能源局主要将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动政策规划落实。为推广私人电动汽车的应用,组织起草了加快居民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文件,正在履行部委会签程序,有望近期出台。同时,还组织开展了推进企事业单位等工作场所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相关政策研究。
二是着力破解重点问题。开展机场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情况调研,推进机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研究解决电网接入突出问题,将在小区建桩、单位建桩和独立充电站建设等方面对电网接入流程予以规范;组织开展了安全大检查。3月份启动充电基础设施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建立、设备设施安全运行、充电设施和系统标准执行等情况。
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按照国家统筹部署,2016年分2批安排了40亿元专项建设基金,累计支持29个省(区、市)的73个充电基础设施项目,项目总投资规模约402亿元。
多部委推动充电桩建设
在充电桩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11日在汽车工业运行情况月度例行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充电桩的发展滞后于新能源和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因此,需要从几个方面加快以充电桩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其中包括政策、机制的制定,产业界跨行业的努力等。诚如2015年中汽协已经成立了充电桩联盟,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和相关数据的统计方面已经开展工作。同时,工信部、发改委等国家部门对此工作也在有序推动。
与此同时,尽管新能源汽车产销仍高速增长,但发改委官员已经开始风险提示。7月11日,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吴卫表示:“在国家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行业总体不错,但行业散乱、盲目投资问题存在,应该引起各方重视,防范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至今,各地正在建设的30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加总产能高达300万辆,远远超过国家规划2020年规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能达200万辆)。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直言:“即便我们在市场规模上超过了国外,但在技术层面却并没有发力。”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但却存在产业散、乱、竞争力低等问题。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达305亿瓦时。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为生产新能源汽车企业配套的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约200多家,系统企业约300多家。但具有竞争力的不多。多数企业缺乏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产品为导入技术生产,实际产能利用率低,产品质量和性能不稳定,持续发展风险较大。
三大逻辑助阵充电桩产业
但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隐忧却未波及充电桩的“蜜月期”。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充电桩产业业绩理想,11家业绩预喜公司,预增的有4家,续盈的1家,略增的5家,扭亏的1家。另有1家续亏,1家不确定。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充电桩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大逻辑。
国家顶层设计,地方政策利好。早在2012年,“十二五”规划中对充电桩建设作出规划。2014年7月后,相关政策密集推进。2015年全国两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加大各试点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力度。今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有望同时出台。《规划》与《意见》,是充电基建在中长期未来方向、目标要求、统一标准、具体分工等的纲领性文件,将从顶层设计上推动充电桩的建设进程。
“短木板”,空间巨大。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的基础配套设施,但处于极度的“供不应求”。市场对充电桩基础设施的需求更大,2015年新能源汽车基本产业化,纯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汽车市场保有量至少达到50万辆,2020年新能源汽车超500万辆,按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1,一辆车对应1个慢充、0.2个快充计算,2015年对慢充和快充的市场需求至少有50万和10万个。
物联网蓝海+车联网入口。充电桩智能搜集数据、数据缓存、远程管理,蕴藏“The Internetoft hings”的物联网蓝海。电力管理部门需要将各个充电站桩的数据进行联网汇总,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有效数据,并实现充电站桩的远程管理。充电桩具备数据采集和数据缓存功能,可将充电站桩的工作状态、电流电压、充电时间等数据实时上传云端,支持调度中心平台软件对充电站桩的遥测遥控。
(参考资料:经济参考报、长江商报、中国证券报、中国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