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湖南环保企业正迅速崛起。
来自湖南省环保厅的公开消息称,2008年,湖南全省环保企业760家,产值407亿元;2014年,规模以上环保企业已达1100多家、产值1350亿元,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2015年,全省营业收入10亿元左右的环保企业有3家。中联重科环境产业公司的环卫装备,在“扫”出一片大市场,去年营业收入近60亿元,市场占有率国内。永清环保在大气治理、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等领域全面发力,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9亿多元。据统计,近年湖南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幅在25%以上。
当然,“绿色湘军”的迅猛扩张,离不开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环保技术。目前,湖南省拥有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业废气治理等10余家国家和省级研究中心。产、学、研、资紧密结合,湖南环保企业在工业炉窑近零排放、PM2.5治理、厂房环境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领域,处于全国地位,已成为国家环境标准的制定者。
“湖南环保企业正从‘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型。”省环保厅科技标准产业处处长张志光形象地介绍,我省环保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环保装备供应与环保工程建设,可为客户提供从规划、设计、环评到第三方运营、末端治理等一揽子综合环境服务。2012年,湖南成为环保部批复的个合同环境服务试点省份。目前,全国17家综合环境服务试点单位,湖南占有7家。
对此,湖南省环保厅党委副书记王会龙表示,早在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便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节能环保产业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技术支撑。2013年,湖南环保产业总产值1073亿元,成为湖南第11个千亿产业。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湖南省环保产业年产值达到1600亿元,从业企业超过1000家。目前,环保产业在湖南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位居第三,仅次于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
“环保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增长,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既是支撑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又是改善社会民生的惠民产业。”湖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童名让进而指出,环保产业服务于产业生产和个人生活的“绿色化”,涵盖研发、制造、工程、服务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市场容纳度和需求牵引力,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既可以拉动消费需求,又可以拉到投资增长,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在绿色产业步入佳境背后,也源自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产业规划、政策措施。特别是在2015年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湖南省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实施细则》,提出2015—2020年,湖南全省环保产业增加值要年均增长20%,明确了产业发展路径和政策支撑。
具体来看,《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主要是从宏观层面,按照“综合利用、循环发展、控污治污、改善环境、修复生态”的发展宗旨,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政策扶持、监管推动”的发展原则,围绕环保技术创新研发、环保装备产品制造、资源循环利用、环保服务等四大重点领域,提出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方向、扶持重点、政策措施等共16条。
《湖南省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实施细则》则主要是在集成过去已有支持政策的同时,立足现实需要,创新优化,进一步细化落实《意见》所明确的政策方向,涵盖财政、金融、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共10条,力求把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主体作用更好结合,推动环保产业加快成为湖南的优势产业。
更为利好的消息是,湖南省政府还提出了相应的奖补政策,大力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为扶持骨干企业快速成长,对当年主营收入超过2亿元的服务型企业、超过5亿元的生产型企业,各级将分别按照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年度新增部分的50%、70%给予奖励;对参与省外大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项目招投标中标,且中标合同价在5000万元以上,按合同价的1%给予高100万元的奖励;而省内工业企业主动实行第三方治理的,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年支付费用10%、给予高2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而通过以上这些政策扶持,截至2020年,湖南环保产业将有望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在环保产业发展驱动下,全省资源产出率水平明显提高,突出环境污染问题逐步缓解,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湖南‘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
(参考资料:湖南日报、红网、生意社、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