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日增15万吨 垃圾渗滤液处理告急
垃圾渗滤液的来源
垃圾渗滤液是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后产生的二次污染。在城市垃圾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垃圾所含的污染物将随水分溶出,并与降水、径流等一起形成垃圾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加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①垃圾本身含有的大量可溶性有机物和无机物;②垃圾通过生物、化学、物理作用产生的可溶性物质;③覆土和周围的土壤中进入渗滤液的可溶性物质,成分非常复杂。
一般而言,垃圾渗滤液中pH为4~9,CODCr为2000~62000mg/L,BOD5为60~45000mg/L,重金属浓度和市政污水中基本一致。垃圾渗滤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主要受四种控制作用:吸附作用、络合作用、沉淀作用和氧化还原反应。
垃圾渗滤液的危害与现状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振文表示,垃圾渗滤液对环境产生的危害有三个方面:
一是污染地表水,上海黄浦江上游段建有一座垃圾填埋场,因为处置不当,致使渗滤液流入江中,对江水造成很大污染。
二是污染地下水,引起水质混浊,有臭味和色度,高锰酸盐指数、重金属及大肠杆菌等指标超过国家标准。
三是污染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直接威胁人体健康。
据张振介绍,目前我国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仍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氨氮浓度高,生物脱氮难以进行,导致终出水不能稳定达标;毒性强,生物处理难度大;运行管理水平低;研发投入不足;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不足。由于垃圾渗滤液处理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较高,建设资金和运行费用无法保障,难以维持渗滤液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早的时候,垃圾焚烧还没有开始,就有一批垃圾渗滤液项目出现,2000年之前,主要是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及高浓度污水处理方法。
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垃圾渗滤液的认识,以及国内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很多研究课题开始集中在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同时引进了一些新的技术。2000年到2005年之间,国内加大了技术的引进和研发。2006年到2013年,垃圾渗滤液处理基本上只是膜生物反应器 深度处理。
随着蓝色焚烧的提出,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趋严,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也逐渐提高,2013年后,渗滤液处理开始探讨近零排放技术,低能耗技术,资源回收发展方向及需求。
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成了数百座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对改善自然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垃圾渗滤液的未来发展建议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副会长徐文龙强调,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每天新增渗滤液约15万吨,预计未来几年用于渗滤液的处理资金约200万亿。
针对垃圾渗滤液污染严重、处理难度大的特点,张振文建议加大研发投入,示范推广新型适用的处理技术;紧跟技术进步,完善政策标准体系,降低污染风险;保障渗滤液处理资金,将建设和运行所需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速推动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市场化,推广焚烧和资源化垃圾处置技术,彻底根除垃圾渗滤液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