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强调,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全面推行河长制,目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要加强对河长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中央要求全面推行的这件事,福建做得咋样了?
谁是河长?省长、市长、县长、乡长们
河长的工作,简单的说就是管一条河。这个职务特别,能当这个“官”的横跨省级到科级。在福建省,对应着省长、市长、县长、乡长们。
2014年,福建省政府出台《福建省河长制实施方案》,要求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长治河模式,省、市、县、乡四级设置由政府领导担任的河长、河段长。
其中闽江、九龙江、敖江等跨设区市的重要河流:分别由三位省领导担任河长,确定一个省直部门作为联系部门;流域内市、县(区)、乡(镇)政府领导担任辖区内河段的河段长,同时明确联系部门和责任主体;由流域所经的县(市、区)政府确定乡(镇、街道)河段长、村级(居委会)专管员。
而汀江、晋江、赛江、龙江、木兰溪流域分别:由流域所经的设区市政府领导担任河长,确定一个市直部门作为联系部门;由流域所经的县(市、区)政府确定县(市、区)、乡(镇、街道)河段长以及村级(居委会)专管员;其他流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市、县(区)、乡(镇)政府领导担任河长、河段长,乡镇和村设专管员。
怎么找河长?河流旁公示牌上有姓名、举报电话
2014年,福建省政府出台《福建省河长制实施方案》。《方案》规定,河长、河段长是包干河流保护管理的责任人。那,怎么找他们?
通常来说,每一条有“河长”的河流旁边都会竖一个公示牌,上面会列出河长姓名、举报电话等,如果发现污染,找到公示牌向河长举报就好了。
现在社交平台这么发达,“河长制”当然少不了它们。比如,福建大田县干部借助互联网,建立“河长群”。每个河长巡查完河段,把相片逐一上传到河长易信群里,同时还发送了自己的位置图。
另外,福建在全国成立了高规格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分管省领导担任委员会副主任;省直24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为委员会成员,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
在考核方面:
把市县各级河长制的落实情况纳入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之中,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内容;列入省政府绩效考评,作为一个重要参数列入计分;各级河长、河段长每年要进行述职。
怎监督?省水利厅每半年要开展一次督查检查
和全国的众多流域比起来,福建一直是优等生,水质达标率超过9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30个百分点。不过,福建是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本来就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今年,福建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省水利厅确定了批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泉州市、德化县、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区、漳平市、三明市、泰宁县、霞浦县、柘荣县。
这些地方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政府积极性高,担负着探索符合福建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为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示范的重要任务。
已经实行了两年的“河长制”,未来也只会加强、不会减弱。今年的“河长制”现场会上,省里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比如:
要及时做好政府换届期间河长、河段长的调整充实工作;把解决水质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加强重要水源地保护和应急水源建设;设区市河段长每半年至少要召开一次会议;县级河段长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或开展一次执法活动;乡镇级河段长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或开展一次执法活动;省水利厅每半年要开展一次督查检查,向省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及各设区市河段长通报流域整治进展和存在问题情况;负责相关工作的同志们,要认真按照省里的要求办。
水质和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对于“母亲河”的保护、对干部的考核,再怎么严格,应该也不过分。
原标题:福建河长制经验:河流旁竖公示牌,上写河长姓名、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