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12月5日发布通知称,《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近日印发。《规划》明确,到2020年,生物质能基本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
《规划》明确,到2020年,生物质能年利用量约5800万吨标准煤。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900亿千瓦时,其中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700万千瓦,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750万千瓦,沼气发电50万千瓦;生物天然气年利用量80亿立方米;生物液体燃料年利用量600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3000万吨。
为此,《规划》指出发展布局和建设重点,包括大力推动生物天然气规模化发展,到2020年,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绿色低碳生物天然气产业,年产量达到80亿立方米,建设160个生物天然气示范县和循环农业示范县。
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在农林资源丰富区域,统筹原料收集及负荷,推进生物质直燃发电全面转向热电联产;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合理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快西部地区垃圾焚烧发电发展;在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比较丰富的乡镇,因地制宜推进沼气发电项目建设。
加快生物液体燃料示范和推广。在玉米、水稻等主产区,结合陈次和重金属污染粮消纳,稳步扩大燃料乙醇生产和消费;根据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开发建设以木薯为原料,以及利用荒地、盐碱地种植甜高粱等能源作物,建设燃料乙醇项目。加快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进步和产业化示范。到2020年,生物液体燃料年利用量达到600万吨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中把生物质成型燃料列为一个发展重点,强调在具备资源和市场条件的地区,特别是在大气污染形势严峻、淘汰燃煤锅炉任务较重的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区域,以及散煤消费较多的农村地区,加快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为村镇、工业园区及公共和商业设施提供可再生清洁热力。。
对此,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巩秉鑫表示,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是绿色低碳环保经济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供热方式,是替代煤炭重油等化石能源供热,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而《规划》中把生物质成型燃料列为一个发展重点,到2020年,生物质年利用量将达到5800万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成形燃料年利用量将达3000万吨标准煤,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将是一个新兴产业。
同时,《规划》表示,到2020年,生物质能产业新增投资约1960亿元。其中,生物质发电新增投资约400亿元,生物天然气新增投资约1200亿元,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产业新增投资约180亿元,生物液体燃料新增投资约180亿元。预计2020年,生物质能合计可替代化石能源总量约580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5亿吨,减少粉尘排放约5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4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44万吨。
“十三五”期间,生物质重点产业将实现规模化发展,成为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预计到2020年,生物质能产业年销售收入约12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400万个,农民收入增加200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言
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等特点。加快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环境质量、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较快,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生物质发电和液体燃料形成一定规模。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气等发展已起步,呈现良好势头。“十三五”是实现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生物质能面临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机遇。根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分析了国内外生物质能发展现状,阐述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布局和建设重点,提出了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