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修改版中强调的“对大气污染的源解析和雾霾形成机理研究”与江苏如火如荼进行的PM2.5源解析工作如出一辙。事实上,早在2015年,江苏就已在13市全面启动PM2.5源解析工作,目前已有多个城市公布了源解析结果。就目前已经发布结果的城市来看,PM2.5来源不尽相同。
江苏PM2.5来源解析 全力对抗“看不见的敌人”
一说起空气污染,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要数PM2.5(细颗粒物)。自从2013年进入公众视野,4年来,这个“看不见的敌人”几乎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空气质量指数中,浸染我们的一呼一吸。
4月1日,扬州发布了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并称将于年内发布大气PM2.5源解析分析报告。扬州并非“个吃螃蟹”的城市。早在2015年,江苏就已在13市全面启动PM2.5源解析工作,目前已有多个城市公布了源解析结果。对于今年两会政府工作公告中修改补充的治霾意见,江苏先行一步,并给自己定下了小目标。
扬州6月底前完成PM2.5源解析
在扬州市环保局网站公布的《扬州市2017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中可以看到,今年扬州市大气治理目标是PM2.5浓度下降到47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2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到72%。围绕PM2.5治理,该市将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工业废气治理、扬尘污染防治、机动车船污染防治、餐饮油烟及秸秆焚烧污染防治等6个方面排出300多个项目,计划年内整治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科学治气水平,《计划》提出对大气污染成因进行分析: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PM2.5源解析课题研究并发布扬州市PM2.5源解析分析报告。
扬州市环保局大气污染防治处处长方智勇表示,扬州市PM2.5源解析工作委托南开大学和扬州市环境监测站合作进行,从去年年初启动到现在,已经耗时近一年的时间。目前,扬州四个季度的空气样本已经全部采集完成并已经过数据分析,按照程序,报告现正处在后的数据处理阶段。在正式发布之前,还会组织专家评审征求意见。终的源解析结果会在“六五”世界环境日之前正式对外公布。
PM2.5来源各不相同江苏仍有10市待发布
据业内人士解释,源解析,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分析PM2.5的成分,弄清导致这些成分的排放源,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污染治理工作。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扬州计划实行PM2.5源解析并非一时之举,早在2015年,江苏就已经全面启动这一项工作。根据当年印发的《江苏省环境空气PM2.5来源解析研究工作方案》,各省辖市的“交作业”时间为2017年底前。
来自江苏省环保厅消息,截至今年3月,13市中已有南京、常州、南通发布PM2.5源解析结果,苏州、无锡已经完成解析报告暂未发布,其余各市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就目前已经发布结果的三个城市来看,PM2.5来源不尽相同。
2015年4月,作为江苏省会的南京公布了南京市PM2.5源解析结果。结果显示,燃煤污染是南京的大污染源,在PM2.5构成中贡献率达到27.4%。其次是机动车尾气,贡献率为24.6%。
南通市PM2.5来源解析结果来源:南通市委宣传部
同年12月,常州、南通先后公布PM2.5源解析结果。结果显示,在常州市PM2.5来源中,工业生产过程占比高,为25%;燃煤源则排在第二位,占23%。南通则与南京情况相近,燃煤排放贡献率高,达到26%,紧随其后的是汽车尾气等移动源排放,贡献率为24%。
除此之外,这三地的PM2.5源解析结果还有一个共同点:本地污染排放的贡献明显高于外来源输送。
“能源结构、工业布局、城市管理水平,这些因素可能都与PM2.5的来源有关。”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杨柳表示,用南京做例子,每年可能要消耗几千万吨的煤炭,产生的烟尘都会排放到大气中去,所以南京的源解析得出燃煤是首要污染源,这个结果是比较真实可信的。“每个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PM2.5源解析也是一个需要动态跟进的过程。通过研究源解析的结果,各市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治霾方案,这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江苏首提PM2.5浓度小目标PM2.5成今年整治重点
这几年,雾霾成了人们“会呼吸的痛”。今年两会,“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值得一提的是,在报告修改版中强调的“对大气污染的源解析和雾霾形成机理研究”与江苏如火如荼进行的PM2.5源解析工作如出一辙。
据了解,今年江苏还提出PM2.5年均浓度的全省控制性目标:全省PM2.5平均浓度要低于50微克/立方米。在江苏省环保厅发布的《2015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中可以看到,2015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较2014年下降12.1%,较2013年下降20.5%。照这个趋势看来,今年江苏消灭“5”字头的小目标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很多人每天起床后的件事就是拿手机查询当天的空气质量。图为4月10日上午9点南京建邺区的空气质量指数。
值得注意的是,有科学家在两会讨论中表示,雾霾的形成机理还没有被完全搞透,他们还要做充分的论证。对此,杨柳也深有感触。“大气中的化学变化情况非常复杂,目前为止有很多现象科学上还没有定论。譬如大气中的一些二次颗粒物的生成,以及污染物的传输通道等,这些都不是十分明白。现阶段进行的源解析工作,虽然本身不能治理雾霾,但通过这种手段分析PM2.5的来源,我们可以知道朝哪发力。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想为大气环境的改善做一点事,可以从身边的减排做起,从自己的工作岗位做起,节约用电、汽车选用高品质油品等等,一步步地让环保意识觉醒。”(记者 华夏)
原标题:江苏人每天吸入的PM2.5从哪来?这几个城市已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