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是我国刚刚兴起的一种固废处理方式,具有多重可行性和环保优势,获得了市场青睐。不论从技术、成本、投资还是从废气排放、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水泥窑协同处置模式都占据得天独厚的地位。
多重优势助力应用推广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模式获青睐
如今,我国垃圾处理正处于不断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阶段,除了技术和设备在不断完善,处理模式也正在趋于多元化。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也是因此而生,并且由于具备技术和经济可行性,以及多重优势为业界所推广。
所谓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实际上就是指将满足或经预处理后满足入窑(磨)要求的固体废弃物投入其中,在进行生产的同时完成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我国的政策已经先行一步,开始为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模式推广奠定基础。
2013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其中就明确提出鼓励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固体废弃物。2016年2月,环境保护部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开始征求意见,近日《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落地,不日《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查指南(试行)》也正式发布,进一步规范行业运作。
在密集政策的支撑下,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的模式推广进度再次加快,而这也得益于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和处理优势。
从技术和成本层面上来看,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早有实践经验,并且一直在完善处置技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水泥窑协同处置已有成熟的工艺,能在焚烧过程中有效抑制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进一步控制二噁英等废气的排放。而且,相较垃圾焚烧发电,其窑内温度更高,固体废弃物分解也会更彻底。
据悉,水泥窑协同处置不仅是经过发达国家验证的技术可靠方式,更是环境安全、经济可行的方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工商理事会公布《有关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报告》为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进行证明,在欧美各国被大面积采用。由于水泥窑的广泛适应性,协同处置技术则成为了附加功能,在节约资源和灵活调控规模的优势下成为经济可行性方案。
在成本优势之外,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还占据环境优势和容量优势。这在危废处理领域尤其明显,既避免了新生危险废物带来的二次贮存处置问题,又解决了大规模安全无害处理固体废弃物的难题。同时,与垃圾焚烧发电类似,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还缓解了大量填埋带来的占地担忧。
不仅如此,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投资主要是改造,相较而言建设投资占比小。更重要的是,水泥窑协同处置模式的推广有利于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并且化解水泥行业过剩产能。目前,我国已经将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视为化解水泥行业过剩产能、促进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大力支持和鼓励协同处置生产线的建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部分水泥企业纷纷通过这种方式涉足固体废物处置领域,逐步优化公司产业结构。另外,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应用也出现了示范项目,为带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