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急剧增加的电子垃圾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电子废物之所以能引起世界范围内的注意,原因在于伴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以及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全世界产生了大量电子废物,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我国作为电子产品生产大国与消费大国,电子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同样已经迫在眉睫。
电子垃圾知多少:既是“天使”又是“魔鬼”
根据联合国大学的研究,从2014年到2018年,电子垃圾的数量将增加20%,达到5000万公吨。“而另外一份新统计则显示,全世界2016年电子废物产生量约4610万吨,人均约6.3千克,其中,仅亚洲产生量占全世界的45%。
其中,我国作为电子产品生产大国与消费大国,电子垃圾产量只增不减。2014年,我国电子垃圾产量(包括进口)约为670万吨,按照目前的增长态势,预计到2022年,电子废弃物垃圾产量将达到2193万吨。
好与坏:电子垃圾“二元”属性
废旧电子垃圾中的砷、汞、铅等重金属对环境危害极大,电子产品使用周期的快速缩短,如果不能妥善处置电子垃圾,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据了解,电子废物离开个人或者家庭,直至终回收处理,有多重渠道,并经过若干环节。我们为熟悉的就是消费者直接将电子废物卖给小商贩。小商贩将尚有价值的电子废物送至旧货市场进行交易,而将无使用价值的电子废物送到拆解者手中,由其对电子废物进行拆解处理。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大量废弃电子产品,特别是金属含量高的电脑、冰箱、空调被分流到不正规的小作坊、小企业。然而,这些落后拆解处理工艺的家庭回收作坊,不仅难以妥善处理结构复杂、种类众多的电子废物,而且极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和有用资源的流失。
一方面,海量电子垃圾泛滥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侵蚀人们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电子废弃物中富含的可利用资源吸引着各路“掘金”企业纷纷前往;一方面,具有先进环保资质和优良技术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企业由于电子废物“供给太少”经常处于停产状态,另一方面,游商游贩遍地开花,粗放的作坊式电子垃圾处理市场野蛮生长。
正如联合国大学校长、联合国副秘书长戴维马龙所说的,电子垃圾是宝贵的“城市矿山”,其回收潜力巨大;同时它也是有毒矿山,因其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会威胁人类健康,必须谨慎管理。也就是说,电子垃圾如果处理得当,会节约很多资源,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反之,则会对环境和经济造成巨大危害。
多措并举,打破回收难瓶颈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常务副会长、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刘强曾表示,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尚不完善,公众意识不强,“回收难”成为遏制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回收渠道的建设以及公众环境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应同步开展,协同增效。
我们认为,首先应当进一步完善电子废弃物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电子废弃物处理办法,加大对电子垃圾回收机构的监管力度。在此基础上,提高处理企业准入门槛,建立资格认证体系,把“只淘金不治污”的小作坊去除。
“总体来说,这个产业是有市场前景的。”低碳环保学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臧红印对这一新型绿色产业的前景表示乐观,“随着科技的进步,法律、政策和相关标准的逐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成熟,经济可行性和市场可行性将越来越强,进而促进整个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有序发展。垃圾综合处理产业的健康发展,对解决我国资源趋紧、环境污染等问题是一个很好的产业支撑,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
不管怎样,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还只是刚刚启动,既是市场的蓝海,也是企业在商业的血液中再次注入道德基因的一次良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