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E20在2009年开始启动固废领域影响力评选,至今已经完成八届,曾经获得影响力企业的共有20余家,获奖企业中焚烧垃圾焚烧规模总额占垃圾焚烧全行业市场化类项目的80%左右。这些垃圾焚烧公司频频通过并购实现扩张,本篇将重点分析9年以来固废影响力上榜企业以并购为主导的外延式拓展模式,通过多年积累数据展示其中的一些逻辑规律。
按照业务开展模式区分,企业增长方式可分为内增式拓展与外延式并购两种类型。较大规模的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一般采用两种模式同时并行开展业务,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采取的发展战略不一,或在行业风口来临前做好相应的储备,或在行业风口正当时借助并购实现快速跨越。在近些年的环保行业,这个特点尤其显著。
从2006年至2016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数量由69座增长到249座,焚烧处理能力和处理量分别由4万吨/日、3.1万吨/日增长至25.6万吨/日、20.2万吨/日;2004年至2016年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与处理量复合增长率近27%。2009年生活垃圾焚烧更是进入高速成长期,2010年至2017年至少有5家公司(盛运环保、绿色动力、伟明环保、锦江环境、上海环境等)借此顺利上市。
为展现固废行业的竞争态势、标示企业,我们在2009年开始启动固废领域影响力评选,弹指一挥间,至今已经完成八届,曾经获得影响力企业的共有20余家,获奖企业中焚烧垃圾焚烧规模总额占垃圾焚烧全行业市场化类项目的80%左右。在企业的内增式拓展与外延式并购两条业务拓展路线中,这些垃圾焚烧公司频频通过并购实现扩张,本篇重点分析9年以来固废影响力上榜企业以并购为主导的外延式拓展模式,通过多年积累数据展示其中的一些逻辑规律(备注:考虑到企业历史沿革因素,若企业仍保留现有对外称呼,则仍沿用;若企业名称在过程中发生变化,则以过程变化为参照)。
2014年-2016年:固废影响力企业的并购小高峰
E20数据中心将2009年至2017年固废影响力企业并购金额依照年份作图时发现,固废影响力企业的并购高峰发生在2014年—2016年之间,期间每年并购交易额约为之前年份的二十倍之多,2016年并购交易总额更是达到175亿元之多,但是2017年又回归至2013年的水平。如果把2014-2016年作为非正常年份,自从垃圾焚烧行业从2009年以来进入高速发展期后,在此期间固废影响力企业历年真正完成的并购交易金额基本处于8亿元-10亿元区间范围,相比他们快速增长的生活垃圾焚烧体量而言,影响力企业较多以内增式拓展实现快速发展并不断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
在生活垃圾焚烧增量市场快速形成期,固废公司往往聚焦精力通过市场化投标方式快速跑马圈地;与通过项目中标方式获取市场份额做对比,收并购实现业绩积累是否存在过高的溢价、收购后团队的磨合以及协同效应的实现等问题,均为被市场所考虑的风险要素。在项目发展中期,在现有政策环境之下固废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时,才逐步发生大型企业之间的较大规模的行业并购与整合。
豪华版收购:主战场在国外
那么9年之间,并购主战场在国外还是国内?据E20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收购交易总额中接近一半涉及海外交易,大手笔、豪华版并购交易也基本在国外,偏小型并购大多在国内完成。国外并购主要涉及几家企业:北京控股、光大、首创、锦江;其中,北京控股以大手笔并购EEW成功跻身当年固废影响力企业。
2014年首创以51亿元人民币收购新西兰TPINZ固废处理公司,是首创集团在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大背景下,次采取并购方式走出。光大于2016年以约9亿元人民币收购波兰固废处理公司NOVAGO(简称),成立于1992年的NOVAGO为波兰市场大的独立固废垃圾处理商,在核心经营地区华沙和Olsztyn省拥有超过30%的市场份额。此外,北京控股在2016年以约合155.3亿人民币成功收购EEW。
并购成交价:多位于5千万以下
在分析并购案数据时发现,小型项目或企业更被青睐,并购交易超一半处于5千万以下,1亿元以上的并购案约占30%。10亿以上并购案仅占6%,大宗并购交易以启迪(清华系)入股桑德、北控海外收购EEW为典型。
2015年启迪科技服务集团协同清华控股及旗下机构作为战略投资人,收购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29.8%的股份,交易额涉及70亿元。业内称:桑德联手清控是由启迪科技服务集团发起、清华控股全力支持的一次产业整合,是“孵化+投资+并购”模式的重要开端。2016年北京控股以1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55.3亿)成功收购德国废物能源利用公司EEW成为当年中国固废市场大新闻,并助力北京控股以总量与新增量的显著业绩上榜当年固废影响力企业榜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