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经历了2017年,云南洱海水质情况获得了广泛关注。“七大行动”、“环湖截污”还历历在目,2018年,“拯救洱海”仍在行动。
“拯救洱海”在行动 多角度构筑长效保护网
来自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座谈会的消息显示,云南省环保厅厅长张纪华肯定了洱海保护治理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张纪华也指出,洱海水质持续稳定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蓝藻防控面临巨大压力,所以任务和工作仍很艰巨。
按照规划,大理州将从8个方面强化洱海保护:即“思想治湖”、“管理治湖”、“管理治湖”、“工程治湖”、“生态治湖”、“依法治湖”、“科学治湖”、“治湖”。
作为一个高原湖泊,作为一个风景名胜地,洱海近年来水质波动较为明显,保护和治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瓶颈。为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了“洱海低污染水处理与缓冲带构建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
目前,洱海流域面临的瓶颈主要是两个:低污染水净化体系缺失以及缓冲带生态空间被持续挤占。因此,课题组研发了以调蓄经济植物湿地为核心的低污染水处理技术和湖泊缓冲带构建技术,后续实践和推广有望缓解洱海的入湖负荷压力,撑起环湖生态屏障。
除此之外,云南省省长阮成发曾明确表示,2018年6月底前,确保洱海周边“没有一滴污水直接入湖”。在15个片区“厂网一体”推进,监督检查全面查缺补漏,发动群众全民攻坚的背景下,实现这个目标相信不会太远。
纵观洱海治理和保护工程,环湖截污是重中之重。2018年上半年,5个流域截污治污PPP重点项目将全面完工。整个项目完成后,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水都将被挡在洱海之外,并且逐步实现景观用水、农业灌溉等方式的中水回用。
2017年不是起点,2018年也不是终点。云南省对于洱海的治理和保护决心是坚定的,也是可持续的。大理州长杨健公开称,“洱海的治理是长期过程,必须久久为功,今后只会更加严格。”
对于未来洱海治理,杨健也提出了建议。例如加大对洱海的补水力度;进行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全域旅游规划等。而且,洱海长期保护和治理还将在一代代宣传和教育中延续下去。
自2012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云南省大理州教育局就在每年3月和9月举行洱海保护开学课活动,展开中小学开学教育。每年的主题不同,活动的形式不限,将保护洱海的理念代代相传。
保护不止,行动不终。随着治理和保护行动的纵深挺进,我们也可以期待,洱海“一直美下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