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谁来抢占工业废水处理市场这片蓝海?

资讯中心


谁来抢占工业废水处理市场这片蓝海?

2018-11-30 08:37:28来源:环保创业邦 作者:雷英杰 关键词:工业废水处理污水处理设备阅读量:20174

导读: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相继出台,环保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作为环保产业的细分领域之一,GEPResearch预测,到2020年,我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800亿元。
  【中国环保在线 污水处理】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关于环保产业的前景,很多业内人士对《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中的这段话熟稔于心:“到2020年,环保产业产值超过2.8万亿元;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到2020年,环境治理市场全面开放。”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相继出台,环保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作为环保产业的细分领域之一,GEPResearch预测,到2020年,我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800亿元。
 
  在政策和市场双重驱动下,工业废水处理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谁又将在这千亿级蓝海中领跑,实现百亿企业的目标?
 
  这,值得期待。
 
  利好政策出台
 
  作出“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的预测,或许正是基于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对工业废水处理行业来说,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不容忘却。
 
  2015年,这一年,国务院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
 
  《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第三方治理取得显著进展,污染治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取缔“十小”企业、整治“”行业、治理工业集聚区污染等238项强有力的硬措施。
 
  可以说,这两份被外界解读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和“向水污染宣战的行动纲领”的文件出台后,让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红利。《及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发展报告》指出,2016年,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500亿元左右,中国约为843亿元、占比重为24.1%。
 
  另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就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的召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而“提高污染排放标准”这一提法,备受工业企业关注。
 
  和君咨询资深合伙人李向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污染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预计在三到五年之间提标改造市场可能再度兴起,工业废水处理等相关细分领域将迎来利好,环保企业需提前布局。
 
  2018年,党的十九大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
 
  《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纳税人排放应税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30%的,减按75%征收环保税;低于50%的,减按50%征收环保税。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出台10多项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相关标准、30多项水污染物排放国家环境标准和20多项水污染物排放地方环境标准,用于规范指导行业发展。
 
  可以说,国家宏观层面、行业中观层面相关政策密集的出台,为工业废水处理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正如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在打好“碧水攻坚战”、环保督察和专项行动持续加码等背景下,工业污水处理市场需求将加速释放,这一领域发展潜力很大。
 
  市场闻风而动
 
  工业废水处理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恐怕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更多的是对未来市场前景的预期。而判断这个市场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除了政策层面,至少还有几个方面:
 
  ,工业废水处理行业是否有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超过10项。但也必须承认,许多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性质多变,一直是水处理中的“老大难”问题。虽然众多单项技术均具有优势,但解决工业企业的环保问题往往需要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项技术的有效集成。不过,正因为技术门槛高,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可以拥有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一项由“中国首创、”的技术——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已拿到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正式完成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介绍,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技术结合生物处理工艺具有独特优势,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将推动我国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向更高标准和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第二,这个行业是“红海”还是“蓝海”?
 
  据统计,我国规模以上污水处理企业的数量大概300家,但其中从事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企业占了大多数,运维的企业比较少,且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偏低。
 
  可以说,这为那些具备雄厚资本和丰富资源的“圈外”企业提供了抢占工业废水处理市场的机会。
 
  事实上,他们已经行动了。比如,“中信”系跨界环保领域后,以MBR膜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同时突破了工业废水处理和市政水务市场,其在水务板块形成了完整的战略布局。
 
  “圈内”的企业也没有闲着,许多以水务治理为主营业务的上市环保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工业废水处理市场。比如,中持股份上半年以2.52亿元收购南资环保60%股权,这次收购将提升其在工业污水处理领域的技术实力,扩大市场竞争力。
 
  第三,有没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模式?
 
  模式,一直是业界论之又论的核心。过去,BOT、OM等作为市政废水处理的常用商业模式,在以工业企业为客户主体的工业废水治理领域却鲜见应用。这个结论是有数据支持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底国内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社会化运营的比例不足5%。
 
  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瑞玲告诉本报记者,在国家大力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以及中央环保督查力度的背景下,工业企业尤其是具有较大规模和体量的工业企业也逐渐开始采用BOT等模式,由乙方变为甲方,将环境治理交给第三方公司。
 
  “我们调研发现,业主方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更关注治理效果,是按效付费的。他们并没有过多考虑其给企业带来的压力或者成本上升问题,而是将精力投入到商业生产经营、在连续化生产中提升产品品质及技术。”在李瑞玲看来,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后期更为重要。
 
  目前很多环保企业均积极与一些规模、体量较大且支付能力较好的工业企业洽谈第三方运行模式。
 
  未来,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将会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从关注工业废水处理的规模到关注工业废水处理的效果的转变,那些更加专业、技术实力更强、管理更规范的环境治理企业将脱颖而出。
 
  这,已是业界共识。
我要评论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环保在线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环保商城:

    气浮机曝气机COD测定仪TOC分析仪污水提升器带式压滤机格栅除污机污泥泵潜水搅拌机污泥浓缩机污泥搅拌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高压清洗机油烟净化器板框压滤机无轴螺旋输送机气体分析仪烟尘检测仪油雾净化器超声波清洗机泳池水处理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环保在线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环保在线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环保在线网

    抖音号:hb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环保在线

    公众号:环保在线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环保在线

    快手ID:2537047074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