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环境监测】重监测、管监测、谈监测,环境监测的作用想必注重环保的人都已经了解到很多了。国家重视,地方紧锣密鼓地安排,致力于构建环境监测一张网,发挥“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
说说容易,真要做起来,这项系统性工程仍需要时间完善和技术支撑。不过,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颇为令人瞩目的成就。远的不说,自然资源部在2019年1月份传出的消息显示,自然资源部门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已经共建成层位明确的地下水专业监测站点10168个,全部安装一体化地下水自动监测设备。
据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国还研发并成功实施了承压-自流井监测技术,有效解决了包括冬季防冻和洗井清淤、承压水与无压水转化的监测等问题。而基于北斗传输的自动监测站点建设,则有效增强了无信号或者信号弱地区的数据传输能力。
一点一滴的成果皆源于对环境监测网络覆盖和数据有效利用的不懈追求,由“治”到“防”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监测所扮演的角色一定是重要且必要的,科技支撑力也摆在了关键位置。
就像刚刚提到的北斗系统,就像升空的观测卫星。日前,高分五号卫星上的大气环境观测三大核心载荷通过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组织的在轨测试总结评审。这三台载荷分别是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和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
此评审结果意味着,我国大气环境观测技术取得了新突破。卫星探测将成为我国环境监测网络中重要的手段,其对全局数据的感知、获取、传输以及分析判断都价值非凡。据了解,GMI还为中国获取了大气痕量气体二氧化氮等的分布状况,DPC成功反演了陆地、海洋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及云相态分类产品,成为可在轨业务化运行的采用偏振技术手段探测气溶胶的卫星遥感器。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突飞猛进在各个领域窥得端倪。一如上海绘制成了全国可实现数据自动更新的“城市噪声动态地图”,人人能看懂,人人能“聆听”来自整座城市的嘈杂声音。
6年心血实现了“辨色”识噪声,实现了数据成“画”,3年构想成功将车载空气质量监测器嵌入济南和上海出租车,向无人机载、车载、固定点三位一体的城市空气环境空间监测网络大步迈进。
起步不算早,落后不算少,但是中国环保人的努力更多,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和环境监测设备的水平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加速度。2019年的春节就要来临,黄海海岛陡峭岩壁上的监测站,甚至全国各地更多的监测站点仍见证着环境监测员的坚守,是的,“春节不回家”。
致敬为环境监测技术提升加班加点的研究人员,致敬为环境监测设备改善兢兢业业的一线工作者,致敬推动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比肩世界的所有环保人,致敬仍在环保岗位上工作的你们和他们。
后,致敬所有守护祖国绿水青山的贡献者,中国环保在线全体祝春节快乐,幸福安康!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