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点点防备,就是普通地去医院打个针,结果妥妥的赶上了热搜。想必林俊杰本人也是有点“躺枪”的感觉,不过环保在线也要就这个热点问题先来辟个谣。
“林俊杰吊水针头被售卖”事件获得医院方澄清——事件起因是工作人员追星,涉事人员已被停职;经过调查,医院无医疗废弃物流失,系追星人员发朋友圈照片被人利用。
南方都市报锐评:“追星狂欢要有限度”。
确实,追星追到买卖这么危险的医疗废弃物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都不负责的举动。众所周知,病人用过的“针头”属于医疗废弃物,需要经过严格的处理,以防病菌病毒感染扩散。稳妥处置医疗废弃物,是守住医疗安全防线的一道枷锁,不可逾越。
另外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我国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越来越完善,在收集、运输、贮存、处置和监督管理等环节均有严格规定和严密的流程。
例如:
医院内部交接记录表需要记录清楚产生日期、产生时间、容器材质及容量(是属于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还是病理性废物)、废物产生部门经办人、转移日期、转移时间、包装、去向、废物运送部门经办人等信息。
与处置中心的交接则需要填报清楚日期,属于哪种废物,医疗机构的交接人,废物运送人员和交接时间等内容。另外,医疗废物处置会定期整理月报、年报,进行汇总和筛查,暂存处也需要记录消毒时间、消毒剂名称、消毒方式、转运箱情况、空气消毒情况、温湿度和操作人等信息。
一般来说,重要内容的记录大同小异,细节内容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汇总。整体来看,一方面要记录清楚医疗废弃物的情况、医疗废弃物储存和转运的情况,另一方面,每个环节都要有经办人或者负责人签名,以此压实责任。
当然,尽管规范操作逻辑严谨、流程环环相扣,但实际对标往往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这与很多因素有关。
比如医疗垃圾处置单位处置能力,比如黑色产业链的存在,比如倒卖医疗垃圾暴利的诱惑,比如地方监管能力的不足,比如处置环节中的疏漏,比如医疗垃圾收集、转运、处置成本的制约等。
有2点比较重要,就是专家学者不断在强调的① 医疗垃圾处置市场主体要寻求平衡利益和效率的解决方案 ② 地方医疗垃圾处置能力要提高,并大力支持相关企业的发展。
曾有地方管理者表示——要加大对医疗废物资质单位的政策支持,包括用地、税收方面的一些扶持政策,让他们更好地、安全地来处理医疗废物。
也有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落实好医院垃圾分类处理的措施,尽快先解决地级市集中处置能力,逐步地拓展到县级。
2019年3月,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医疗废物处置的管理,还将把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纳入中央环保督察的范畴。
7月,河北省宣布开展为期3个月的打击整治涉医疗废物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
10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成都市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项目工作推进会。
早在2017年,上海就有医院推出了医疗废物电子追溯系统,可全程监控医疗垃圾产生、收集、转运、处置过程。
全国各地的行动只快不慢,而且未来对医疗废弃物的管制会更加严格。面对这种危及人生健康的医疗废弃物,不能小觑其危害,不能放任其流转,人人有责。
你对这个热搜事件有什么看法呢?你认为目前的医疗垃圾处置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地方呢?欢迎下方留言与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