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碳市场配额成交了700多万吨,大约占全国市场8%多一点儿,同时北京在线上配额招投标数量上也远大于其他市场,全年碳配额交易中标总金额近1200万元,交易总吨数超过11万吨。
据了解,碳交易市场的出现,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气候适应能力的趋势的共同利益诉求,也是一个有效降低减碳成本的经济手段,对促进了控排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低碳转型意识有积极作用。
为此,我国确定了北京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2年3月28日,北京市正式启动试点建设,2013年11月28日实现开市交易,运行多年来,北京碳市场累计成交量2964万吨,成交额超10亿元,参与主体超过900家,位居七个试点前列。
能取得如此成绩,这和北京在法规政策体系、配额分配机制、第三方核查制度和严格执法等方面规范市场运行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市场规范”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一方面,北京碳市场建设注重顶层设计,构建了“1+1+N”政策法规体系,并提出了“严格控制碳排放总量前提下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原则,启动年度碳排放重点单位减排管理工作,随后北京市碳排放的重点领域逐步由生产领域转向生活服务领域,管理对象转向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的单位。
另一方面,北京在碳金融创新上也做了很多尝试,先后推出了中碳指数产品、碳排放权配额回购融资、碳配额场外掉期等业务,为企业盘活碳资产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在管理重点碳排放单位上,北京要求重点排放单位上报排放报告和第三方核查报告、核发排放配额、配额清缴履约等,对不履约的单位进行执法。
除此之外,在个人碳减排上,北京也做了很多的努力。2019年年末,北京市交通委与高德地图共同启动了北京交通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市民使用这一平台获得科学量化的碳排放量,通过碳交易获得资金,再“兑换”为对应的公交票、地铁票等,平台上线一个月就获得了不错的响应。
下一步,北京还将把这一平台在北京大兴机场智慧诱导、北京2022年冬奥会交通服务保障、救护消防车辆“一路护航”、公交线网优化、回天地区交通疏导缓堵等方面运行,相关负责人透露,借此方式,力争到2022年,每年实现5000万人次实现绿色出行转化。
随着北京近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有专家建议,应该对相关方法学、法律条文和要素进行更新。同时,由于北京市企业众多,分布在各区,地方属地管理也首次被提上了日程,下一步是逐渐走上碳排放科学、精细化管理的路线,从而更好的实现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仍在建设过程中,“十四五”期间将基本建成全国碳市场,碳市场覆盖范围将扩大到石油、化工、钢铁和民航等行业,北京碳市场也将按照国家和市相关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参与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推进和建设工作中。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