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0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
时隔两个月,4月7月,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简称“征求意见稿”)。
这两个《征求意见稿》分别调整了哪些内容呢?具体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是对2月份新能源汽车车企和产品准入条件的再优化,进一步放宽了条件,其中“删除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设计开发能力’有关要求”和“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让更多想要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力企业拿到了“入场券”,尤其是对造车新势力、外资车企等来说,《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不再是作为审核新能源整车企业的核心指标,但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和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仍是车企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几大影响因素,尤其是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汽车行业专家颜景辉就此表示,“这也并不是完全放开准入,而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开放前端市场。”
多年来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来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随着跨界融合的不断出现,设计资源和设计能力能够通过越来越多的渠道获得,在这种情况下将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生产销售分开,从消费者角度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选择,是给了更多车企放手一搏的机会,是加大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促进新能源汽车稳定发展的重要方式。
另一方面,延长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再核查时间对那些有能力的车企来说,更是“福音”。有专业人士指出,这一调整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具体产品而言。就拿造车新势力来说,很多企业目前尚不具备自我“造血”能力,需要依靠融资来解决研发、工厂、采购、营销以及销售等问题,因此很多企业会选择“代工生产”模式来立足。
放宽条件后,很多新能源汽车车企获得了较长时间的喘息机会,我们不妨预测,在这之后,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将会发生一些较大的变化,汽车集团内和集团间合作、车企借助专业代工型工厂等模式出现,从而实现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分离,并加速产业内分工和产业链重新整合。
同一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议中透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达成共识,将尽快推动发布实施。在延长新能源汽车补贴2年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2020年将会迎来发展又一“高光”时刻,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