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各地水质监测工作的标准化支撑,8月18日,《地表水中微塑料的测定》《水中Cr(III)和Cr(VI)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HPLC-ICP-MS)》标准第一次讨论会成功召开。此项标准由中国水利企业协会与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联合立项,青岛中质脱盐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组织编制,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编,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技术支持。来自协会、暨南大学、中科院等业内相关科研单位领导、专家以及企业的技术骨干二十余人参与了本次讨论会。
本次会议采用网络视频会议形式。上午的会议由生态环境部辽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总工程师,国家级实验室高级评审员李青山主持。首先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邓瑞德发表讲话。
▲图:生态环境部辽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总工程师,国家级实验室高级评审员李青山
▲图: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邓瑞德
邓瑞德理事长指出,标准的制定工作需要考虑到企业、检测机构、管理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数据准确、方法得当是主要的目的。与会专家都是来自科研、管理一线的业务骨干,希望各位专家从实际工作出发,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制定好此次标准。
随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监测与标准化研究室副主任高博代表《地表水中微塑料的测定》《水中Cr(III)和Cr(VI)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HPLC-ICP-MS)》2项标准主编单位发表讲话。之后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青岛中质脱盐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苑萍作标准工作汇报。
▲图: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监测与标准化研究室副主任高博
▲图: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青岛中质脱盐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苑萍
《自然湿地修复与重建技术导则》标准讨论环节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监测与标准化研究室副主任高博主持。首先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徐东昱代表标准主笔团队对《地表水中微塑料的测定》标准的编制工作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及企业代表由场景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对标准的格式、条款的设置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及建议。
▲图: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徐东昱
随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高丽代表标准主笔团队对《水中Cr(III)和Cr(VI)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HPLC-ICP-MS)》标准的编制工作进行了汇报。
▲图: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高丽
“十四五”时期,我国对于水问题将更加注重系统治理原则,以维护和恢复河湖健康为目标,以生态流量、水位保障为重点,统筹各重点领域,整体性、系统性的开展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解决好微塑料与六价铬这两大监测难点,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不仅是在保护水生态环境,更是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不管是从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对微塑料与六价铬的排放进行监管都刻不容缓。本次标准的编制推动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对我国的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图:讨论会现场
本文系《地表水中微塑料的测定》《水中Cr(III)和Cr(VI)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HPLC-ICP-MS)》》标准第一次讨论会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图片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