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的建设,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重点水利工程——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终于完成主湖区的建设内容,目前已开始生态蓄水。杭州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区域又新增35平方公里。
当前阶段,我国排水系统设施老旧,发展滞后,制约了水环境的健康发展,约束了城市治理水平。海绵城市建设是提升雨水资源涵养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的有效手段,截至去年底,全国共建成落实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约4万个,大大增强了蓄水、泄洪能力。在今年,国家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工作。
2021行至尾声,当前除了杭州,还有很多地方也接连传出捷报,争相亮出他们的海绵城市建设亮眼“成绩单”。
山东济南超前完成海绵城市年度建设任务
据了解,截至11月底,济南市新增海绵城市面积20.1平方公里,提前1个月完成2021年度的建设目标任务,目前全市海绵城市建成面积已超200平方公里。济南从2017年开始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积极出台了《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管控办法》等相关政策制度,并把海绵城市理念融入项目建设,实现城市更高程度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泸州新建海绵城市近40平方公里
截至今年11月,泸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面积约39.8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23%,助推长江干流泸州段水质由Ⅲ类提升为Ⅱ类。早在今年6月,泸州市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首批20个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未来泸州市将持续发力,提高海绵城市的生态调节功能。
可叹的成绩背后,是各地海绵建设工作步子走得坚定、铿锵。
济南计划2022年建成海绵城市面积22平方公里;2025年前,城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要求,新建、改扩建区域的与水资源利用率不小于6%。
泸州计划到2023年底,40%以上的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走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之路。
河南省将通过落实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到2025年新增海绵城市达标面积500平方公里,累计40%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政府在后方的资金支持,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大力量源泉。
江苏省提前下达2022年中央财政城市管网与污水处理补助资金预算指标8.6亿元,重点支持无锡、宿迁市开展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
江西省下达鹰潭市2022年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补助资金4.3亿元,专项用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此前中央财政已下达补助资金1.8亿元,目前鹰潭以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1亿元,将进一步助推鹰潭市加快推进海绵城建设工作。
这个海绵城市建设的考题无疑在被一步步破解,各地跑出水生态建设“加速度”。可以预想,未来海绵城市建设还将再划高“海绵”标准,推动蓄水、节水能力不断提升。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