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化利用的需求更加迫切,固体废弃物的大量弃置引发关注。
有人说,固体废弃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固体废弃物的尽数销毁不仅损害生态环境,还是消耗可利用资源的错误手段。
“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综合利用量要达到40亿吨左右。”这是未来几年全国大宗固废处理处置整个行业的努力方向与主要目标任务。
目标与方向已经明确,企业该如何出牌致胜?相关部门来指导。
“十四五”时期,大宗固废的核心关注点在:煤矸石和粉煤灰、尾矿(共伴生矿)、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据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来看,七类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可以向这些方式靠拢:
①煤矸石和粉煤灰:以填充物、建材原料等方向进行综合利用;
②尾矿(共伴生矿):在砂源替代材料制备、有价组分梯级回收等方面进行利用;
③冶炼渣:在道路材料掺用、建设工程领域掺合、稀贵金属回收等方面进行利用;
④工业副产石膏:在建筑材料、土壤改良、路基材料、新材料制备等方面进行利用;
⑤建筑垃圾:在制作再生骨料、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利用;
⑥农作物秸秆:在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清洁能源、高附加值绿色产品等方面进行利用。
据相关统计,我国大宗固废累计堆存量约600亿吨,年新增堆存量近30亿吨。任由它们“野蛮生长”、“攻城略地”,后果难以预想。“堆存”不是办法,“利用”才有未来。
在此背景下,各地正在积极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的进程。
例如,山西河津召开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座谈会,促进企业在固废资源化领域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沟通交流,做好资源化转型;包头市三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落成,加快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建设,提升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贵州围绕大宗工业固废主产地,将上下游产废与利废的企业衔接起来,提升协同治理水平……
无废城市建设的大力推进也同样在促进大宗固废的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减少填埋量,持续推进固废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利用,令环境归于“无废”,将成为未来生活的主流趋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