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2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到来之际,浙江省治水办制定的《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技术规范》(DB33/T 2450-2022)(以下简称《技术规范》)正式实施。《技术规范》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治水办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经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批准发布,是全国首个关于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省级地方标准,至此浙江省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有据可依、有标可循。
出台背景
水污染问题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推进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是从治标到治本、从末端治水向源头治水的关键举措,是提升水环境质量、防止水质反弹的治本之策,是事关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对建设美丽浙江、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2018年以来,浙江省率先开展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截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313个重点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10521个生活小区、977个镇(街道)、56个县(市、区)的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经过4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各地建设成效显著,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排查、设计、施工、评估、验收、运行维护管理等基本要求不统一的问题。
为统一和规范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基本要求,浙江省治水办在充分总结各地经验做法、全面梳理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并实施《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由5部分组成,分别为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排查”、第3部分"设计与施工”、第4部分”评估与验收"和第5部分"运行维护”。总则对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原则、内容、流程提出了基本要求,并形成排查、设计与施工、评估与验收、运行维护的全流程闭环框架体系。
标准意义
《技术规范》的制定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全面排查、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评估验收、运行维护等环节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五水共治”治水经验进行标准化凝练和总结,有利于保障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质量,有利于发挥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效,有利于激发公众参与、实现共建共享。
原标题:全国首个!浙江省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有了地方标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