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实施两周年综述

资讯中心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实施两周年综述

2022-05-12 13:52:52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22年第2期 编辑: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课题组 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分类阅读量:19624

导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是北京市深化城市基层治理的一项生动实践。目前,全市1.6万个小区(村)基本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分类习惯基本形成,设施水平大幅提升,配套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是北京市深化城市基层治理的一项生动实践。2020年5月以来,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推动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落地实施,全市上下迅速行动,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在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快速打开了局面,取得了突出成效。目前,全市1.6万个小区(村)基本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分类习惯基本形成,设施水平大幅提升,配套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其他垃圾减量率超过30%,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稳定在18%以上,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长近1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5%以上,分类效果突出显现。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示范小区、示范村、示范单位,示范引领和带动激励作用发挥明显。
 
  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指导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就垃圾分类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充分体现了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对北京垃圾分类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要求北京、上海这类国际性大都市应该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率先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为全国做出表率。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战略性、指引性、针对性很强,为我们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钉钉子”精神,紧紧扭住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不放,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科学管理,力促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蔡奇同志、陈吉宁同志坚持以首善标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多次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街道、社区、单位等实地调研,督进展、盯成效、找问题、促发展,为《条例》实施和工作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集中力量破题攻坚,以绣花功夫引领垃圾分类进入更加常态化、规范化、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阶段。把垃圾分类上升到“四个意识”强不强、“四个服务”做得好不好的层面来抓落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贯彻好、落实好,体现首都的特色和担当,让党中央放心、让群众满意。
 
  二、锚定习惯养成总体目标不放松
 
  垃圾分类是一项高度社会化的系统工程,要在全社会掀起垃圾分类热潮,形成广泛合力,就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走好群众路线,做到全域实施、整体推进,打好社会动员总体战。
 
  (一)坚持高位统筹、整体推进
 
  坚持“关键小事关键少数来抓”,推进“一把手”负责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实施、亲自部署推动、亲自督促落实。市委组织部亲自上手,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治理。人大政协等多部门协同发力,通过党建引领广泛发动社会参与。各部门、各区、各街乡镇等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推进领导小组。各社区依托党建协调委员会平台,发动辖区单位和广大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组织多方参与。构建形成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管理“一贯到底”,学校、医院、部队、商超等全面覆盖、自上而下“一把手”全面参与、党委政府齐上手、人大政协齐参与、属地部门齐落实的工作格局。
 
  成立市、区两级指挥部,下设“一办十组”,分头推进。建立“日检查、周调度、月考核、季点评”工作机制,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建立生活垃圾排放登记制度,制定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目录、分类质量不合格不收运暂行规定等制度性文件80余项。其中,分类和减量指引34项。聚焦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商超等《条例》确定的十类管理责任主体,强化行业引领,做到“管行业要管行业垃圾分类”,把住本行业关口。组织餐饮、旅游、宾馆、商业街区等各类商会、协会、社会组织发出倡议,引导行业自律,主动践行分类减量新时尚。
 
  (二)坚持从服务端发力,以服务促管理
 
  坚持服务宗旨,树立服务导向,明确从服务端发力推进垃圾分类的基本理念,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主要体现在,尽量不给群众添麻烦、不增加垃圾分类门槛障碍,围绕“为民、便民、利民”三个角度谋划设计。
 
  分类设施配置紧密对接群众需求。在撤桶并站、定时定点、破袋投放等方面不设置强制性要求,重在鼓励引导、宣传发动、协商共治。充分发挥社区议事厅、业委会和物管会职能作用,听取居民关于固定桶站、分类驿站、大件垃圾、装修垃圾等投放点设置的意见建议,确保分类容器配置齐全、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因地制宜增加照明、语音提示、洗手、洗桶、排污和智感等功能,提升便利性。
 
  (三)厚植群众基础,社会发动到位
 
  发挥好党建联席会、社区议事厅等机制作用,建立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巩固和拓展垃圾分类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先后组织多轮入户宣传指导,推动“要我分”的意识形态向“我要分、自主分、正确分”积极转变,形成“人人参与、家家分类”的良好局面。各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组织“两委一站”、楼门长等20余万人,入户回访714.2万户,基本做到全覆盖。
 
  开展“桶前值守”行动,把住居住小区分类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全市6432个社区(村)发布桶前值守志愿项目9515个,招募志愿者21万人,服务时长累计达到440万小时。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薄弱对象清单,实施清单化管理,市级部门精准掌握到街道(乡镇),区级部门要精准掌握到社区(村)、小区,街道(乡镇)组织社区(村)联合物业服务企业精准掌握到辖区单位和居民。部分小区、村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积分兑换、“红黑榜”“探头监督+上门指导”等机制,有效提升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不仅是带动家庭开展垃圾分类,也要在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市直机关单位4.84万名在职党员干部、市国资委系统50.69万名干部职工全面签订个人承诺书,42.58万名党员干部参与社区桶前值守,做到“垃圾分类我先行”。将垃圾分类纳入国民素质教育,督促青少年从小养成垃圾分类、节约减量的好习惯。
 
  推动“城管执法进社区”,对不分类居民坚持“教育、警告、罚款”三步走。针对个人未正确分类投放违法行为劝阻3.21万人次,处罚1.13万起,较好地发挥了执法震慑作用。建立“城管+社区+物业”三方联动机制,对重点人员进行精准普法执法。据市统计局2021年10月调查数据显示,93.4%的被访者对我市垃圾分类工作表示满意,与《条例》实施前的2020年1月份相比,提高36个百分点。99.8%的被访者表示可以分出厨余垃圾,96.4%的被访者表示可以分出3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及以上。
 
  (四)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合力
 
  协同立法,形成合力。推动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三个条例同步修订、相继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居民、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物业公司等责任主体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法定责任,筑牢法治基础。修订《住宅物业服务标准》《住宅区管理规约》,垃圾分类正式纳入物业管理范畴,成为物业服务标准和业主行为规范的一部分。为实现良法善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轮次下沉基层,征集意见,调研督导,为全民垃圾分类进行了提前预热和有效监督。
 
  严格执法,形成震慑。坚持“一年打基础初见成效、两年上台阶提质增效”,针对生活垃圾类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累计检查餐饮单位、商场超市、居住小区等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单位155.82万家次,罚款6.16万起。整体问题率从2020年5月份的15.4%下降至2022年2月份的0.82%,降幅约14个百分点。
 
  考核评价,约谈督办。监督检查组每日出动近10组,对全市垃圾分类情况开展检查,发现督办点位问题6万余个。实施末位约谈,对考核排名靠后的区,由市委组织部、市城市管理委联合约谈区政府主管领导,强化督导力度。
 
  三、开辟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新征程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要树立系统思维,注重把握群众认知和客观规律,从关键紧要处入手,根据不同阶段实际精准施策、有序推进。
 
  (一)全线贯通、全程分类
 
  按照“全品类、全链条、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围绕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六个品类,着眼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个环节,全面建设能力充足、运行规范、有效衔接的作业体系。建成固定桶站6.35万个、分类驿站2095座、大件垃圾投放点10869个、装修垃圾投放点11012个,改造提升密闭式清洁站805座,涂装垃圾运输车辆4274台。现有实际运行的焚烧、生化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32座,实际处理能力2.51万吨/日,基本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分类制度覆盖城乡、因地制宜。在城市居住地区,推行居民家庭“两桶一袋”分类模式。在农村地区,推行上门收集、垃圾不落地,厨余垃圾及农林废弃物就地处理、协同处理。探索建立针对餐饮企业、单位和居民等垃圾产生者的计量收费制度,针对上游生产、销售企业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针对区级政府的生活垃圾跨区处理补偿制度等长效机制,形成“谁产生、谁负责,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的鲜明导向,通过经济杠杆促进源头减量和分类回收。
 
  (二)分步推进、精准施策
 
  开篇开局,重在宣传发动和率先实现“干湿分离”。《条例》实施初期,即2020年5月—8月,在推进分类设施建设的同时,以“干湿分开”为切入点,将居民家庭产生的厨余垃圾分出量作为重要指标检验分类成效。出台了《北京市厨余垃圾分类质量不合格不收运管理暂行规定》,倒逼源头分类责任落实。《条例》实施三个月,居民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由每日309吨增长至2000吨左右,半年后分出量达到3700吨以上,分出率进入18%~22%的高位平台期,基本稳定下来。
 
  深化提升,重在补齐设施短板、倒逼习惯养成。2020年8月—12月,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市垃圾分类还有三个差一点儿”。市指挥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分类设施规范性便利性不足、居民自主分类准确性不高、分类质量差等问题。截至2020年12月底,各区固定桶站按照“四有+三选配”标准提升改造基本完成,桶站值守率从《条例》实施初期的20%~30%,迅速提升到近90%。
 
  巩固拓展,重在完善体系建设,提升居民自主分类准确率。2021年1月至今,垃圾分类巩固提升、深化拓展。出台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政策,以经济手段倒逼非居民单位厨余源头减量,实现非居民计量收费制度覆盖率达96.7%。加大可回收物市场化体系建设,实现可回收物分出量持续增长,达到6000吨/日。从实地检查情况看,居民自主分类投放准确率快速提升并稳定在85%左右。
 
  (三)源头减量、形成风尚
 
  强化部门联动,精准推动减量措施落地落实。首都精神文明办等部门发出倡议,深入开展“制止餐饮浪费 践行光盘行动”,推出小份菜等餐饮服务,弘扬勤俭节约优秀传统。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关于逐步推进净菜上市工作的指导意见》,以生产、销售、包装等环节为重点,全面推进净菜上市。市发改委牵头制定《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禁止部分塑料制品生产和销售,推动六大重点行业强化减塑力度,落实“限塑令”。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出台政策,餐饮服务“四小件”、宾馆酒店“六小件”等一次性用品不再主动提供。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对餐饮业、批发与零售业、会展业违规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行为实施行政处罚2600余件。
 
  推进电商包装标准化,鼓励包装减量。市邮政管理局制定包装绿色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开展绿色示范网点、绿色示范分拨中心创建试点。全市瘦身胶带、电子运单、循环中转袋基本实现全覆盖,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95%,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2500余个,推广应用可循环快递箱(盒)61万个。
 
  (四)示范引领、典型带动
 
  总结拓展示范小区(村)创建成果,有序开展示范小区(村)、示范单位、示范商务楼宇和示范商业街区“四个示范创建”工作,推动示范创建由“立标杆、树典型”的“引领式”向普遍推行的“标准式”转变。创建示范小区(村)1693个、示范商务楼宇216个、示范商业街区4条。3392家中央和市(区)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参与示范单位创建,其中,1881家单位已完成创建。颐和园、天坛等11个市属公园全部示范创建达标。推进“垃圾不落地”试点建设,在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和凉水河亦庄段试点“无废河段”,在西山森林国家公园试点“无痕山林”,倡导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运用枯枝落叶扮靓环境。
 
  四、运用北京特色优势引领新时尚
 
  (一)强化央地共治、多元共治
 
  北京作为首都,中央单位多、机关大院多,这既是压力,也是助力,需要统筹调动多方资源,实现协同共治。北京市加强与中直机关、国管单位和驻京部队的紧密联系,完善央地协同机制,组织自管小区、家属院等区域全面落实《条例》规定,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成的社区精细化管理机制运用至垃圾分类工作中,在街镇、社区层面实现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探索政府、居民、生产和服务企业、垃圾收运处理及回收利用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减量与回收利用的创新模式,构建起广泛的社会参与体系。
 
  (二)纳入“接诉即办”治理
 
  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重要抓手,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纳入“周末卫生大扫除”“城市清洁日”等活动。结合“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深入开展垃圾清运不及时专项治理,推动群众投诉集中的环境脏乱问题快速解决。每月通报垃圾分类问题有效投诉数量前20名的街道(乡镇),强化挂牌督办。加大约谈考核力度,指导各区建立健全垃圾清运和分类投放点运行管理机制,解决收集容器满冒、破损、异味等突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针对垃圾处理设施异味问题,实施“一场一策”,制定方案,专项督导治理。“垃圾清运不及时问题”诉求量由2021年1月份的187件/日,下降至2022年2月份的31件/日,整体呈下降趋势,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发挥文化引领优势
 
  打造丰富亮眼的文创产品,持续营造垃圾分类浓厚氛围,引领文化潮流。联合央媒、市属媒体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播出《垃圾分类我们在行动》和《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专栏节目共183期,邀请知名人士录制生活垃圾分类普法监督员宣传片。坚持每月对《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新闻发布,及时回应市民关切。集中做好新媒体推播,利用“管城理市”微信公众号、“垃分宝典”微信小程序、新浪微博、快手平台等新媒体开展线上宣传。录制面向全市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垃圾分类课程、开展“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生活垃圾分类创意标识征集活动和垃圾分类21天打卡活动。全年共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主题宣传线下线上活动近600余场,覆盖师生80余万人。
 
  (四)注重科技赋能加持
 
  加强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等先进技术运用,提升垃圾分类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会同北京化工大学、国家能源集团等开展技术攻关,研制了符合北京市末端处理工艺需求的全降解塑料袋,将降解周期缩减至30天,正在试点试用、逐步推广。将红外感应技术运用到垃圾桶上,实现自动开盖,避免交互接触、传播污染。将投放标准与“雪亮工程”高清摄像头结合起来,实现自动巡查,探索桶站值守方式由人防向技防转变。建设市、区、街三级贯通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49个末端处理设施、6121辆运输车、833座密闭式清洁站数据信息实时上传,车载计量、桶装“芯片”、卫星定位、视频监测等计量和流程管理措施普遍推行,计量体系逐步由末端向前端街道(乡镇)、社区(村)、社会单位延伸。
 
  五、坚持一锤接着一锤敲,做到久久为功
 
  发扬“钉钉子”精神,不光要钉得准、钉得牢,还要一锤接着一锤敲,咬定目标不放松,持续发力不松劲,保持战略定力。
 
  一是抓好统筹调度。建立健全“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压实责任,形成合力。各区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定期督导,确保垃圾分类重点任务按时完成。市区两级指挥部抓好统筹调度,做到机制不变、力度不减,推动垃圾分类跨越新阶段,实现新提升。
 
  二是抓好协调推进。各区、各部门紧密配合,同心同向发力。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督导落实本行业、本领域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工作。市城管执法局严格落实《条例》规定,加大执法检查工作力度。各区政府统筹抓好本辖区垃圾分类,落实好设施布局、机制建设、资金保障等各项措施。
 
  三是抓好激励约束。把垃圾分类落实情况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社区(村)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分类效果不滑坡。将垃圾分类作为“接诉即办”“吹哨报到”重点内容,推动群众投诉快速解决。
 
  四是走好群众路线。坚持依靠群众、深入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注重从群众视角研究问题、审视工作,将家庭自主分类作为重要突破口,推动宣传动员广泛覆盖、步步深入。强化服务宗旨,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主动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发挥好社区议事会商机制作用,更好发动和督导居民亲自动手参与垃圾分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好群众的监督作用,继续深入开展“敲门行动”,推广积分兑换、“红黑榜”“探头监督+上门指导”等多种方式,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切实提升发动群众效能。
 
  五是抓好宣传发动。机关党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要进一步发挥作用,组织在职党员、工会会员、共青团员、妇女等主动践行分类时尚。各街镇、社区(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行动,切实抓好入户回访、社区发动、宣传引导、桶站布局等重点工作。要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等长效参与垃圾分类,发挥社会组织在宣传教育、公众参与、社区推广、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作用。新闻媒体要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原标题:《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实施两周年综述
我要评论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环保在线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环保商城:

    气浮机曝气机COD测定仪TOC分析仪污水提升器带式压滤机格栅除污机污泥泵潜水搅拌机污泥浓缩机污泥搅拌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高压清洗机油烟净化器板框压滤机无轴螺旋输送机气体分析仪烟尘检测仪油雾净化器超声波清洗机泳池水处理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环保在线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环保在线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环保在线网

    抖音号:hb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环保在线

    公众号:环保在线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环保在线

    快手ID:2537047074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