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气行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模式火了!
2022年6月28日,中海油对外宣称,将与广东省发改委、壳牌(中国)与美孚(中国)签署CCUS集群研究项目谅解备忘录,并正式启动我国首个海上规模化(300-1000万吨级)CCUS集群研究项目,用于收集大亚湾区企业在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另,中海油已将CCUS专项纳入了“十四五”重大科研项目。
同月25日,中石油召开CCUS工作推进会。会上透露,中石油旗下大庆石化、吉林石化分别完成了40万吨和60万吨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可行性研究,大庆油田完成了超临界态二氧化碳年运输量100万吨和300万吨的管输设计方案。接下来,中石油还将统筹推动300万吨CCUS规模化工程建设。
1月份,中石化发布消息称,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全面建成,历时近7个月,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还能在未来15年增油296.5万吨。
“三桶油”如此重视,以致相继扩大技术投入与项目布局,CCUS究竟有什么“魅力”?
首先可以明确一点,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碳减排工作将持续深入推进,这便对碳排放量高的油气企业提出了硬性约束。在此背景下,油气行业亟需推出有效的减排方案,以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作为实现碳中和必不可少的技术路径,CCUS减排潜力十分巨大,在工业领域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同时,与煤电、钢铁等行业相比,油气行业还具有发展CCUS的天然优势,通过“二氧化碳驱油”手段,可将捕集的二氧化碳有效利用起来,提高油田采收率10%至20%。研究表明,该方案尤其适用于低渗透油藏,能起到“透水替油”的作用,有效推进增储上产,当前我国就约有130亿吨原油地质储量可使用二氧化碳来驱油。
如胜利油田,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易与原油混相的原理,已在正理庄油田建成10座无人值守注气站,向附近73口井注入二氧化碳,增加原油流动性,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同时油气集输系统全部采用密闭管输,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封存率。
当然,CCUS模式也存在明显短板,即成本高昂。据估算,目前CCUS将额外增加300-600元/吨的碳减排成本,以每年300万吨处理需求推算,新增投入就高达15亿元/年。不过专家对此表示,未来随着CCUS进入大规模应用,成本将迎来大幅下降,预计在2060年,CCUS用于碳减排的贡献可达10.4亿吨。
总之,CCUS发展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油气企业为加快实现自身碳中和目标,也正在加大相关技术的投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所言,“如果没有CCUS技术,几乎所有气候模式都不能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而且全球碳减排成本将会成倍增加。”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