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安捷伦生活饮用水解决方案

CCER交易重启在即!树、海水、空气都能买卖,碳汇先“火”了

2023-03-23 15:04:27来源:环保在线 编辑:小易阅读量:38965

导读:按照机构预测,CCER可抵消不超过5%的碳配额,但目前仅电力行业纳入碳交易市场,对应需求约2亿吨左右,未来伴随钢铁、建材等行业纳入,这一数字有望增至4亿吨。而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履约清缴情况来看,目前碳排放配额仍存在明显额供需缺口。因此,重启CCER很有必要。
  业界企盼五年之久,直到2022年末,官方层面才透露尽早重启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的计划。交易内容上,CCER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用重合,不同仅在于前者是自愿,而后者是强制。因此,CCER也被认为是强制性碳交易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扩大范围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碳减排。
 
  碳汇则是CCER市场推进的重要基础。通常情况下,碳中和目标实现路径主要有减排和增加负排放两种,增加负排放产生的碳差额即可用来交易。按照机构预测,CCER可抵消不超过5%的碳配额,但目前仅电力行业纳入碳交易市场,对应需求约2亿吨左右,未来伴随钢铁、建材等行业纳入,这一数字有望增至4亿吨。
 
  而且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履约清缴情况来看,目前碳排放配额仍存在明显额供需缺口,重启CCER很有必要。2023两会期间,也有多份提案关注到了CCER问题
 
  民建山西省委会主委、太原市政协副主席表认为,2022年度全国碳市场交易额同比下降51%,CCER机制暂停是重大原因之一,应加快解决CCER机制重启存在的问题,确保无障碍顺利运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建议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推动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开展自愿减排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阳光电源董事长分析称,目前,我国碳市场已纳入发电行业,覆盖全国碳排放量约45%,但还有大量高耗能行业未被纳入,建议尽早将水泥、钢铁和电解铝等高能耗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同时增加如碳远期、碳期权、碳期货等碳金融产品种类。
 
  官方层面,生态环境部部长指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央行行长易纲同样表态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展CCER交易。可以预见的是,一个体量巨大、涉及领域众多的碳交易市场即将成型,而当前这段等待期正是抢抓机遇、加快布局的关键时刻。
 
  于是,地方政府、企业纷纷采取行动,通过拓宽碳汇来源,增强自身在碳交易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地方层面,福建海事等六部门于近日签订蓝碳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将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依法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资源违法行为,加强东山海洋蓝碳保护;浙江特意印发了《浙江省海洋碳汇能力提升指导意见》,拟修复滨海湿地2000公顷、新增红树林200公顷以上、修复海岸线74公里;济宁市此前计划实施荒地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实施碳汇造林,实现“空气”卖钱。
 
  企业层面,中林集团先后与青海省海南州、江西银行、浙江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分别合作探索林草碳汇开发、聚焦碳汇与绿色金融、有序开发林业碳汇等;岳阳纸业亦于近日公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林业碳汇开发项目合同》,期限为20年,预计合同实施期限内将至少产生净利润2000万元。
 
  对此,有关券商分析称,在双碳背景下,CCER的重启有望加速,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而随着全国碳市场后续扩容加大配额缺口,CCER重启有望提速。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山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印发! 2023-05-30 09:31:11
近日,《山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方案》提出,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积极成效。源头协同防控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协同增效取得明显进展,环境治理协同控制能力有效提升。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系列讲座 2023-05-30 09:24:48
2023年5月29日上午,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知识系列讲座之一《气候投融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晓数绿景与浪潮数字能源达成战略合作 2023-05-29 09:22:56
晓数绿景及浪潮数字能源将围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方向目标,在智慧能碳管理、零碳园区、碳资产开发等领域展开合作。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关注环保在线微信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产品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企业建站|旗下网站|友情链接|诚聘英才|产品分类浏览|产品sitemap|频道

环保在线 -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18 hb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209775采购热线:0571-87759925媒体合作:0571-87759680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