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社会各界期待的目光中,中央企业间最大规模碳交易最终敲定。中国建材集团报道称,公司已经与中林集团签署了四方“自愿减排量交易框架协议”,交易内容为1000万吨林业碳汇减排量。据悉,本次交易在国内同等规模碳汇采购中,首次实现“强制性履约需求”与“自愿碳中和需求”兼顾。
赛道异常火热,作为贡献碳汇的主要场景,农林牧海相关行业近两年颇受青睐。加上碳汇自带的金融属性,其更被认为是地方增收的重要渠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了碳汇助农实践,福建南平顺昌县首创的“一元碳汇”项目便是其中代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经验模式。
据介绍,2019年,顺昌县国有林场与高校合作创立了《“一元碳汇”项目方法学》,即打包脱贫村及脱贫户拥有的林地、林木等产生的碳汇量,通过该平台向公众进行售卖,以获取收益并回馈给贫困户。而当地较为丰富的毛竹林资源,则构成该模式推行的重要基础。截至目前,“一元碳汇”平台共有10451人次认购了7980吨的碳汇量,认购金额达到79.8万元,惠及27个脱贫村769户脱贫户。
另一林业资源大省贵州也在2020年开始实施“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在榕江县水尾水族乡高望村,村民可按每棵树年均3元的碳汇价值计算,仅自家拥有的450棵主干直径超5公分的杉树,一年就能创收1350元。依托该项目创建“互联网+生态建设+精准扶贫”新模式,2020年该项目覆盖4个村394户贫困户,全年筹集扶贫资金逾50万元。
绿色扶贫正通过碳汇这一重要媒介逐步变成现实,国家层面也一直有意于通过生态环保事业来助推乡村振兴。今年年初公开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应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来抓。
在农村推广碳汇交易的好处显而易见。最直观的,农民可借此增收,护林员等也将为当地提供更多岗位,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利益驱动下,地方植树造林积极性必然会有所提升,长此以往,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动力必然会越来越足。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在农村大力推广碳汇都将是一门“好生意”。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