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不仅是重要的供水来源,泉水、河流、湖泊、湿地的重要涵养条件,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和生态环境变化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保护好地下水环境刻不容缓。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保障地下水安全,2019年3月,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要求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为落实此项工作任务,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安排省生态
环境监测中心实施了“青海省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通过收集调查全省“双源”(地下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污染源)分布及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监测井建设、样品采集和分析,开展地下水专项评估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等工作。
在省生态环境厅主管处室的协调支持和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克服困难,有力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已完成1053口监测井建设,4000余组地下水和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测试工作,获得34万个基础监测数据,编制完成《西宁市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监测点位布设方案》等25个调查评估方案、《海东市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等32个调查评估报告、《海南州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报告》等12个健康风险评估报告、《海北州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分技术报告》等9个重点区划分技术报告、《甘河工业园区地下水污染模拟评估报告》等3个污染模拟评估报告,以及《青海省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图集》1套。
基于调查评估技术成果,按照生态环境部土壤和地下水年度重点任务要求,完成了全省8个市州的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与管控方案,其中西宁市、海北州和黄南州的方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并转发市州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印发,将作为各地开展地下水环境分区管理、分级治理的重要管理依据。全省及8个市州的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报告和健康风险评估报告已通过专家审查,后续将陆续完成工业园区、危废处置场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等专项调查评估报告的专家审查工作。
通过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的开展,基本摸清了全省“双源”地下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评估了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预测了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发展趋势,为遏制地下水环境污染、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下一步,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继续开展地下水环境问题分析研判,推动构建覆盖“双源”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为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实现地下水环境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供监测技术支撑。
原标题:全省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取得丰硕成果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