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城市坚持系统治理,整合资源配置、协同建构生态文明各要素和环节,高效推动产业升级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加快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降低产业能耗。
严格项目准入,建立“两高”项目动态调整清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十四五”以来,累计退出低效铸造产能112.92万吨,置换关停2000吨落后水泥熟料生产线一条。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6.9%,提前两年完成省定下降15%的目标任务。截至目前,该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约383.74万千瓦,约占全市各类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的74.84%。省级光伏建筑应用城市试点建设扎实推进。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进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广应用“散改集”运输模式。2024年,支持水泥企业通过“上大压小”的方式,实现生产工艺更新换代,重点推动安徽广德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日产7500 吨水泥熟料生产线迁建项目建设。鼓励钢铁企业通过技改方式,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水平,促进产品转型升级,推动安徽省泾县隆鑫钢铁有限公司70吨电弧炉升级改造等重点技改项目建设。
优化产业结构。
2023年,全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分别达430亿元、700亿元,增长55%、17%,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超九成,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华晟新能源公司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异质结电池制造商、全球最年轻光伏独角兽企业。中鼎集团跃居中国汽车供应链前30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将治理腾出的环境容量优先支持制造业绿色发展,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分别居全省第4位和第3位。
探索降碳增汇路径。
降低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坚持实施大气精细化管控,落实苏皖“2+12”、浙皖“2+5”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宣城路径,为全省环境质量改善作出宣城贡献。宁国经开区入选全国首批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颁发全国首本生态资源受益权证,全省首单林业碳汇交易、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森林碳汇价值保险落户宣城。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9.5%,湿地保护率达52.7%。建成全省首个“零碳码头”“零碳船舶”“零碳乡村”,宁国经开区入选省级碳达峰试点园区(全省5个),宁国青龙乡龙阁村入选安徽省十大低碳应用场景。
原标题:宣城市三维推动加快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