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还未过半,水市场已经“燃”起来了!
一方面,国家层面“真金白银”支持。3月财政部公开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中,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数为267亿元,与2024年执行数持平;城市管网及污水治理补助资金预算数为120亿元。最近,财政部再度官宣,下达水利发展资金471亿元,要支持补短板,要支持农村供水与节水,还要支持整县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另一方面,“两新”等政策实施,也有效刺激了提质增效需求释放。《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提出“2025年底前,建成100座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临近收官之际,叠加“两新”加力扩围实施、环保装备高质量发展催生出的机遇,一个规模近千亿的市场已蓄势待发。
钱到位、信心到位,步入存量优化阶段,从业者又该如何布局?
链接两个五年发展规划,设备更新划重点
处在“十四五”向“十五五”的关键节点,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黄河流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水土保持、水利科技创新、水安全保障、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等方案、规划迎来大考,行业进入转型关键期。开年,《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两大重磅政策发布,更是为环保行业整体发展奠定了乐观积极的基调。
《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要求,加大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支持力度,继续支持环境基础设施等更新,重点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设备应用。《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则明确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万亿级环保产业”,高盐废水处理回用、高性能水处理膜被点名,并着重强调要推动污水治理装备企业研发新工艺技术,积极参与市政污水处理等优势装备国际标准研制。
当大规模设备更新浪潮席卷而至,那些自增量扩张时代应用落地的项目及设备,面对新时期新要求,已然到了该更新换代的时候。机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规模为1369.6亿元,2022年增长至1437.4亿元,同比增长4.95%;2023年污水处理市场规模约为1500.1亿元,且这一增长趋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
此外,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坚决反对各类简单粗放、一刀切式的环保治理,坚决反对各类脱离实际、层层加码的环保整改,坚决反对各类弄虚作假、走过场的环保形式主义。”当因地制宜成为各类环保项目推进的基本遵循,水处理要求自然也会更精细化。比如,他曾就表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优先选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治理模式,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
两大细分领域需求被置顶,机会就在其中
今年以来,国务院、水利部陆续召开会议,统筹布局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治理有关工作。其中,河湖、农村这两个关键词“出镜”颇多,值得重点关注。
美丽河湖
1月份,水利部召开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有关负责人强调,把江河湖泊打造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是国家“江河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期,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明确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建设幸福河湖不仅契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顺应了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还有助于促进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河湖+”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和项目开发,能够真正实现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如何建设?2024年年末,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明确五项重点任务,要求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加快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完善污水收集配套管网建设,同时严格入河湖污染物管控,加强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排污口监督管理机制。到2030年,幸福河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以各地“母亲河”为重点建成一批幸福河湖。
农村治水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随着城镇水系统日趋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点正不断向农村乡镇转移。政策层面,2025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表示将力求通过“十四五”期间的努力,把农村供水的自来水普及率由现在的83%提升到88%。此外,2025年,我国还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目标明晰,广大农村地区显然已经是水处理设备供应商下一阶段的必争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两会期间,仍有多位代表对于农村治水提出了建议。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工学院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董月琳建议,生态环境部应牵头组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创新案例库,鼓励各地探索因地制宜的治理模式,并为相似地区提供借鉴;全国人大代表、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副主委张玉珍建议,应进一步完善农村水源和污染源清单,为补充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点、网络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针对之前普遍存在的农村治水设施“晒太阳”现象,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寻求破局之策。比如,上海市特别发布了《上海市农村生活污水优化治理路径技术指引》,明确对于现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应全面评估设施建设年限、设计规模、进出水水量水质、运维养护成本和技术经济能力等内容,形成“一设施一方案”,并详细列出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不同工艺的适用场景。
而未来,随着监管落实,农村治水在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也将加快朝着提质增效方向迈进,这势必又会带来新一轮增长需求。
倒计时10天!视环会即将“满血”回归
为水处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势,环保在线作为拥有近20年“互联网+”模式运营经验的专业平台,倾情打造2025第11届视环会,将于5月13日-16再启“云”端绿色之旅,促进行业上下游深度对话,并结合抖音、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流量,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携手合作伙伴向“新”出发、提“质”增效。
距开幕仅剩10天时间,各细分领域展商正加快集结,【云访谈】【企业宣讲】【新品发布会】火热筹备中,创新应用成果、经典项目案例、政策风向解读等,你想看的这里都有!
点击图片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