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产业上演“三角债”危机 企业面临新挑战
2013-03-06 14:16:42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风电产业阅读量:4987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据介绍,今年以来中国风电行业延续了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放缓趋势,国内外风电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华锐风电副董事长、副总裁陶刚指出,中国的风电市场经过“十一五”阶段的高速发展,现在进入了调整期,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找出解决方案,度过寒冬,是企业面临的挑战。在销售与盈利的巨大压力下,把握机会变守为攻,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效率,压缩成本,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质量完善服
hbzhan内容导读:据介绍,今年以来中国风电行业延续了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放缓趋势,国内外风电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华锐风电副董事长、副总裁陶刚指出,中国的风电市场经过“十一五”阶段的高速发展,现在进入了调整期,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找出解决方案,度过寒冬,是企业面临的挑战。在销售与盈利的巨大压力下,把握机会变守为攻,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效率,压缩成本,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质量完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才是目前风电企业的生存之道。
尽管并网装机容量世界的“光环”足够耀眼,但却不敌的“弃风”量更让人揪心。2012年我国风电限电超过200亿度,比2011年增加了近一倍。大规模的限电,使得风电开发商的收入严重缩水。而多米诺骨牌效应下,开发商的窘境直接传递至整机设备制造商、部件供应商乃至原材料生产商———风电产业的“三角债”危机,也愈演愈烈了。
2012年我国风电限电超过200亿度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初步统计,2012年我国风电限电超过200亿度,相当于损失了100亿元———而这一数字比2011年增加了近一倍。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国风电弃风比例超过12%,而风电企业因为限电弃风损失达50亿元以上,约占风电行业盈利水平的50%。
“2011年,‘三北’地区的风电场平均弃风率达16%,我们很难保证一个风电场能够在弃风16%的情况下还有盈利的空间。”龙源电力总工程师杨校生向记者坦承。而到了2012年,这一问题更加“严重”,也越发“麻烦”了。
在2013年“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上,龙源电力总经理谢长军透露说,2012年该公司的限电比重达到13.8%,限电电量为28亿千瓦时,也就是说,因为限电损失了14亿元的净利润。
弃风问题使得度电成本增加 三角债愈演愈烈
“弃风问题使得度电成本增加,并吃掉了所有技术改革的成果,开发商的盈利缩水,从而也引发了行业的‘三角债’。”对此,杨校生直言不讳。
在他看来,2013年,我国风电行业面临两大挑战:一个来自于“弃风限电”,另一个则来自于行业“三角债”所引发的风电设备制造商现金流紧张。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的风电行业已陷入了恶性循环,即国家拖欠开发商、开发商拖欠制造商、制造商拖欠部件商的怪圈。来自电力市场、输配电系统等下游的压力已经迅速传递到整个产业链。
据风机制造商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海波透露,该公司去年三季度的应收账款达100多亿元,“欠款对公司影响很大”。作为一个部件供应商,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定金也颇有发言权。
他告诉记者说,去年公司面临的大一个问题就是应收账款太大。“在三角债上,我们可能处在倒霉的一个位置上。”
“政府欠了开发商的钱,开发商不给主机商钱,主机商又不给叶片商钱。我们用的还是比较好的原材料,而好的原材料是不能欠钱的。这样,我们就不能不从银行贷款给人家钱,所以我们是两头‘欠’,别人欠了我们的,我们还不能欠别人的———我们是困难的。”他抱怨说。
“这样下去大家都得被拖垮了。”谢长军坦言,“能不能从头开始做起,也就是建立一个有序的市场?”对此,业内人士强调说,产业链资金拖欠的三角债,是行业在2013年要突出解决的一个问题。
“但光凭风电企业的一己之力,难以冲破全产业链‘冻结’的局面,因此,行业需要一个推手,即政府。”风能专委会理事长贺德馨告诉记者说,希望随着政府补贴资金的逐步到位,可以部分增强开发商的造血机能,进而盘活上游设备制造企业,也希望随着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减少弃风限电。
度电成本渐成核心指标
在经历了连续数年的高速增长后,2012年我国的风电行业开始面临一系列发展瓶颈:上游产能过剩、下游需求疲软、并网消纳困难、弃风限电严重、产业链资金压力加剧、出口遭遇贸易壁垒等。
在全行业面临亏损风险,发展增速开始放缓的情况下,风电度电成本在业内的关注度逐渐上升。日前的斯维奇度电成本调查结果显示:跟以往只关注风电的千瓦造价不同,目前,度电成本越来越受到风电开发商、投资者和风场运营商的青睐。
“在欧洲,度电成本是开发商做决策时非常看重的一个因素,当下这一因素在中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对中国的开发商而言,度电成本已经成为他们选择风机设备和系统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斯维奇总裁兼执行官马基宁表示。
而度电成本作为风电场建设的考量指标,能更加直接地衡量风场的投资收益,引导设备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和风能利用率。
所谓度电成本,在杨校生看来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风电场的造价,包括风电机组和风电工程的造价以及管理的成本,这些成本的总和摊到风电机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每一年,就是每年风电场所要发生的费用;二是风电场的发电量。“用风电场的年发电量除以每年摊到风电场的造价就是度电成本。”
据金风科技市场总监侯玉菡透露,在近来的招投标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业主开始关注度电成本的概念,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在选择风机设备时,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运行效率。“而在此之前,我们基本上还是围绕着单位千瓦造价的概念来做招投标的工作。”
小结: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道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眼下风电行业的困难只是前行过程中碰到的一个大浪而已。通过管理方式上的调整改革,优化结构精简流程,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开拓市场,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定会度过寒冬期。
-
风电产业进入数字时代 助力后补贴时代降本增效
在新经济常态下,数字化将决定风电的下一个十年,无论名称如何变换,数字化的内核精髓已经并将继续影响着风电产业的成长轨迹。
风能设备风电风力发电系统风电产业 2017-11-02 11:19:12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