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水淡化实现快速增长 向产业化迈进需继续努力
2013-07-08 16:21:34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海水淡化阅读量:4641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到2006年,世界上已有120多个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775万吨,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供水问题。“向海洋要淡水”已经形成了方兴未艾的产业,预计到2015年海水淡化市场将有近950亿美元的商机,中国应占有充分份额。
hbzhan内容导读: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到2006年,世界上已有120多个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775万吨,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供水问题。“向海洋要淡水”已经形成了方兴未艾的产业,预计到2015年海水淡化市场将有近950亿美元的商机,中国应占有充分份额。
海水淡化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十一五”以来,中国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日产能力由2005年的不足5万立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日产66万立方米。海水淡化成本也在逐步下降,中国市场也成为国外海水淡化产品装备制造领域的重要战略市场。
2012年以来,中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和海洋事业的政策,预计到2015年,海水年直接利用量达到750—1000亿立方米,海水淡化量达到日产220—260万立方米,海水淡化原材料、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
截止2012年底,国内已建成海水淡化装置75套,其中63套采用SWRO技术,产能为44.06万m3/d;7套采用低温多效蒸馏技术,产能为19.6万m3/d;1套采用多级闪蒸(MSF)技术,产能6000m3/d;1套采用机械压汽蒸馏技术(MVC),产能60m3/d;1套采用电渗析(ED)技术,产能200m3/d。
近年来随着海水淡化技术进步、国产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规模的大型化,淡化水的吨水投资逐渐降低。郭有智指出,目前按日产海水淡化水规模估算,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平均投资为6000~8000元/m3,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平均投资为10000~11000元/m3。
随着产业的发展,我国国产反渗透海水淡化膜性能有了明显提高,并开展了关键配套设备的研发;海水高压泵已开发出与同类产品相当的节段式高压泵;反渗透压力容器已完成国产化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同时我们也该应认识到,目前我国能量回收装置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尤其是我国海水淡化材料70%仍然需要进口。
《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中指出,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220万-260万m3/d。专家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形势并不乐观。“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海水淡化产业中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需要大力推进海水淡化科技创新,培养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人才力量。另一方面要加快海水淡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的进程,提高装备标准化、系列化和成套化水平;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不断提高现有技术和设备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同时,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要从需求出发,解决现有体制中存在的制约问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