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景气度提升 成为成资本并购热土
2013-08-02 09:59:36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环保产业阅读量:4505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国务院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农村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即将陆续出台。记者从7月27日~28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召开的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了解到,在三大行动计划中,大气污染防治国家将投资1.7万亿元,水污染防治将投入2万亿元,农村环境整治投资也接近万亿元。
hbzhan内容导读:国务院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农村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即将陆续出台。记者从7月27日~28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召开的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了解到,在三大行动计划中,大气污染防治国家将投资1.7万亿元,水污染防治将投入2万亿元,农村环境整治投资也接近万亿元。
但诸多受访的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却表示,受经济下行、政策不配套和市场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环保产业是否等来了难得的“黄金期”尚未可知。
环保产业规模日渐增大
中国自2009年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环保产业经历了每年近20%的增长,预计到“十二五”末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当前环保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细分领域技术尚未完全定型、参与企业盈利机会较多,形成了行业内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集中度低的特性。
中国环保产业四大领域中,水处理行业整体起步较早、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兼并重组投资活动频繁;大气治理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冶金等高污染行业,业务类型以烟尘脱硫、脱硝、除尘为主,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固废处理行业尚处于快速发展中,生活垃圾处理(焚烧或填埋)、工业固废处置等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而餐厨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等市场还处于探索中;发展为滞后的是土壤治理行业,尚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
随着中国环保产业规模日渐增大,走在行业前列的纷纷抢滩资本市场,进而获得强大的融资能力和品牌效应。面对行业参与者众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整合的趋势开始出现,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如首创股份、桑德环境、碧水源、维尔利、东江环保等上市公司持续通过兼并重组和联合投资等方式整合资源、抢占市场,逐步巩固自身在各自细分领域的地位,中国的环保产业正进入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
环保产业目前的高景气度引发了众多并购案例,那些现有主业不景气的上市公司纷纷并购环保公司,期待形成未来新的利润来源。湘鄂情日前公告称,拟收购中昱环保51%股权并已签署意向协议。京运通今年5月与山东天璨环保公司全体自然人股东签署了收购意向书,涉足脱销催化剂。
资金需求促成并购频起
面对大好的行业发展机会,节能环保行业的上市公司纷纷加大投资力度,谋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不过,资金是环保类公司除了技术以外紧缺的资源,因为环保项目往往投资较大,但项目现金流回收较慢,所以环保类公司投资和收购的事例一直频繁发生。
以碧水源为例,公司上市融资24亿元,其中超募资金有近18亿元,正是凭借充裕的在手资金,公司在全国各地投资污水处理项目,迅速占领市场。公司的投资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截至2013年6月30日,公司自上市以来已经连续12个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刚刚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近27%。从事污水处理运营业务的公司对资金也是十分渴求,今年以来频频再融资。兴蓉投资2013年3月刚完成配股融资18亿元,在4月份又抛出不超过12亿元的公司债发行方案;而国中水务在2013年6月份刚完成定向增发融资12.2亿元。
天壕节能是一家专业从事水泥、玻璃等行业余热发电投资的节能服务公司,公司2011年上市融资6亿元,其中超募资金3亿元。公司于2013年1月以1800万元收购河南远东新世纪机电有限公司60%的股权,借此进入节能电机市场,这是公司在工业节能领域进行的又一行业布局,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天壕节能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85%,主要因为投入运营的余热发电项目数量比上年同期增多。
超募资金增添解困筹码
目前有一些节能环保上市公司手中的资金也较为充裕,特别是超募资金较多的企业,比如,易世达和天立环保。
易世达在2010年上市,超募资金约6亿元,截至7月份公司已经使用超募资金3次,投资了三个项目,合计使用超募资金1亿元,所以超募资金还剩4.7亿元。公司在2012年年报中提到,募集资管理重点是余热发电领域中上下游产业链的并购重组以及工业节能领域内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考察与实施。
天立环保于2011上市,超募资金约10亿元,截至7月份,超募资金还剩5.5亿元左右。公司主业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提供工业炉窑节能减排系统解决方案,上市三年来业绩仅微幅增长。公司在2012年报中强调,要根据公司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市场调查,在控制风险和保证股东利益的情况下,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提高剩余超募资金使用效率。
这两家公司近两年发展不太顺利,业绩方面出现负增长,在目前环保产业大发展的情况下,手中的资金如果可以并购好的项目,应该能帮助公司扭转目前不利的处境。
-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年营收规模超过2.2万亿元
中国生态环保产业年营收规模已连续三年突破2.2万亿元,覆盖大气治理、水生态修复、固废资源化、土壤修复、环境监测等全领域。
环保产业超低排放改造 2025-04-14 08:53:10
-
2025年一季度,环保产业有三个“多”
一季度,环保产业有点“兵荒马乱”的感觉。易主的企业明显增多了,打官司的也多了起来,“去环保”的企业也不少。总的来说,它们都反映出环保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些困境,以及企业的自救。未来,差不多可以预见的是,这种动荡和自救仍将继续一段时间。
环保产业环保市场行情 2025-04-13 10:44:28
-
“共筑绿色长三角,协同创新赢未来”丨长三角区域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金华隆重召开!
“共筑绿色长三角,协同创新赢未来”长三角区域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金华隆重举行!本次大会汇聚了政府领导、院士专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长三角区域环保产业协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环保企业及高校学者代表近150人。
环保产业绿色低碳 2025-03-03 17:24:20
-
粤港澳大湾区环保产业联盟与澳门政府环保机构共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环保产业联盟代表团在澳门开展拜访交流,就利用MIECF展会平台加强与葡语国家环保企业的交流合作、打造国际化展示平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探讨了在2025MIECF期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论坛”的可能性。
环保产业智慧环保 2025-02-26 13:20:22
-
中国环保产业“破内卷、快出海”建议
对于环保产业,突破内卷需以技术升级和差异化竞争为核心,而出海成功的关键在于“本地化能力”与“生态协同”。未来,环保产业的全球化不仅是商业机遇,更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话语权载体。
环保产业海水淡化 2025-02-26 13:06:44
-
环保行业发展前景如何?DeepSeek、KIMI、豆包、元宝是这样说的→
对于环保,DeepSeek、KIMI、豆包、元宝等背靠强大数据库与超强算法的AI“专家”,又有什么新颖的观点呢?
环保产业再生资源 2025-02-19 10:21:15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