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今年8月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将增加到59个
2013-08-23 15:31:17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垃圾分类阅读量:3591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肆虐,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至几百元不等。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后果
hbzhan内容导读: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肆虐,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至几百元不等。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后果将不可设想。
去年7月,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今后小区内的垃圾将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三类分别放置,生活垃圾处理将基本达到100%的无害处理。
居民小区的垃圾,将由居民在家里自行分为三大类后,居民再将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试点小区的楼门口附近设置两个分类垃圾桶,分别收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小区指定地点设置一处有害垃圾收集桶和一处其他装修大件垃圾收集点。
2013年8月22日,记者从沈阳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获悉,今年8月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将增加到59个,全市将有5万户家庭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近年来,全市贯彻实施《沈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乡垃圾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市政府及城建部门发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但仍存在部分配套分类处理体系尚未建立、居民分类投放意识和习惯缺乏等问题亟待解决。
据了解,目前全市市区生活垃圾日生产量已达7000多吨,全部采用卫生填埋方式。以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正分阶段展开,2012年,全市在皇姑区新航社区等5个小区开展试点,在社区、街区干道、公共场所等地设置垃圾分类桶,但还没有建立起从分类容器、收集车、转运车、转运站、综合利用单位到垃圾处理厂配套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投放后,如果不能分类收运、分类处置,就会出现“前端居民搞分类,后端处置大锅烩”的局面。
为避免垃圾分类流于形式,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将进一步普及知识,因地制宜地推广先进分类方式,尽快建立一整套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
53.61亿!甘肃兰州城市管理一体化环卫项目招标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市管理一体化项目招标!本项目采用TOT(转让—运营—移交) ROT(改建—运营—移交)的运作方式,合作期15年。
环卫项目环卫一体化垃圾分类 2025-05-02 08:56:30
-
第56个世界地球日,广东各地主题宣传活动精彩纷呈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广东省自然资源系统各单位积极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根植群众心间,并以实际行动珍爱地球、保护地球,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世界地球日垃圾分类 2025-04-24 18:56:13
-
守护地球家园的N种打开方式:第56个世界地球日特别行动指南
2025年4月22日,全球迎来第56个世界地球日。从办公桌到山川湖海,一起解锁绿色生活新姿势!
世界地球日垃圾分类 2025-04-22 10:58:09
-
东疆综保区“无废音乐节”倡议书——用热爱点燃舞台,用责任守护地球
东疆综保区“无废音乐节”向所有歌迷、艺人、主办方与合作伙伴发出倡议:对一次性用品说“不”;让所有废弃物“有家可归”;让交通足迹变成“绿色印记”。
无废城市垃圾分类 2025-04-21 17:13:49
-
资不抵债!浙江一垃圾分类公司破产清算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严重资不抵债,浙江爱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湖州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已受理该事宜。
垃圾分类固废回收 2025-04-01 14:00:46
-
温州瓯海探索全域绿色发展路径 打造低碳社区示范样本
温州市瓯海区以南垟社区为试点,系统推进低碳社区建设,探索可复制的基层绿色发展路径,创新打造“低(零)碳社区”示范样板,以系统性工程增强生态韧性,以共享机制重构低碳生活方式。
双碳垃圾分类 2025-03-31 16:52:17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