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炽灯“隐退”节能灯成市场新宠
白炽灯在全国各地逐渐“隐退”,10月14日,全国21个市县承诺2017年前全部淘汰白炽灯的消息不胫而走,更是给了白炽灯的退市画上一个休止符。这厢,白炽灯的“风光”不再;那厢,节能灯因节能且价格低廉,节能灯作为传统白炽灯的替代品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群众的生活必需品,借势“上位”了。2008年以来,国家把以推广节能灯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照明工程”列入“九五”、“十五”及“十一五”计划,先后出台多项财政补贴政策来推动实施,产生的节能效果相当明显。
目前,节能灯占据了照明市场的主要份额,成为了市场主力。但节能业绩簿上闪亮的数字背后,潜伏着鲜为人知的污染风险。
一只节能灯含有0.5毫克汞
有数据显示,我国节能灯的年产量约为8亿多支,报废的节能灯约为4亿多支。作为废弃节能灯的“标配”,汞、氩气和荧光粉三大有害化学物质对水和空气的污染不容小觑。废弃的节能灯管破碎后,瞬时可使周围空气中的汞浓度超标上百倍。
据业内人士透露,受制造工艺的限制,目前节能灯产品多少总会含有一点汞。尽管一只普通节能灯含汞只有0.5毫克,但它污染环境的威力却大得惊人。专家推算,1毫克汞会污染的水体为0.02吨(排放污水)、1吨(饮用水)、10吨(地表水)、20吨(自然保护区水源);一只废弃节能灯如处置不当,可能污染90吨至180吨水及周围土壤。如果随意丢弃,废旧灯管在破碎后,汞会以蒸汽形式进入大气,一只普通的节能灯就能污染300立方米的空气。汞合物还可以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对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功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作为性的污染物,汞流动性非常强,还可通过挥发进入大气传播,在沉降之后还会进一步转化,以“甲基汞”的形式在鱼类体内富集,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随着2008年以来上市的节能灯逐步进入集中报废期,汞污染的风险正在增加。
节能灯使用越来越多,废弃节能灯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废弃的节能灯数量将由于目前的大规模推广而变得越来越多。淘汰走白炽灯,但如何处理废弃节能灯却成为了新的问题。因而有必要未雨绸缪,尽早采取措施,解决好废弃节能灯危害及其处理问题。
莫让废弃节能灯成环境“杀手”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回收利用做得好,废旧节能灯也能变成宝。与国人一扔了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发达国家废旧节能灯回收率超过80%。值得欣喜的是,当下社会各界对于推进废弃节能灯回收利用的呼声也是此起彼伏。
有业内人士认为,要想防范废弃节能灯成环境“杀手”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建立回收利用体系,完善废弃节能灯的回收渠道,用绿色、低碳的环保技术妥善加以处理;二要强化生产者环境责任;三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像宣传和推广节能灯一样,大力宣传废弃节能灯的正确处理方法;四要逐步完善垃圾收集处置立法,尽快补上废弃节能灯处理这块短板,如此,节能灯的推广和使用才会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