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之患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其中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五大水系水质污染,全国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约六成水质较差和极差。
再看湖泊。同一份公报显示,国控重点湖泊中,水质为污染级的占39.3%。31个大型淡水湖泊中,17个为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白洋淀、阳澄湖、鄱阳湖、洞庭湖、镜泊湖赫然在列,滇池水质重度污染。而且,大量天然湖泊消失或大面积缩减,“大淡水湖”鄱阳湖和“气蒸云梦泽”的洞庭湖湖面大幅缩小,“水情即省情”的湖北湖泊面积锐减、湿地萎缩。
现实是沉重的—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
趋势是严峻的—水污染已由支流向主干延伸,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由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由陆地向海域发展。
“目前,全国年用水总量近6200亿立方米,正常年份缺水500多亿立方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副司长陈明说。
世界银行在一份报告中发出警告:用水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差距的扩大,以及大面积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有可能在中国引发一场严重的缺水危机。
这一警告,绝非危言耸听,它正在变成现实威胁。
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从事环境法研究30多年。她一针见血地指出:“雾霾大范围发生,人们经常碰到,因此被称作国家的‘心肺之患’。而水安全问题,正在构成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严峻的地下水污染“地图”
地表水污染如此,地下水亦然。
资料显示,地下水占我国总供水量的20%,尤其是我国北方主要水源。北方地区大概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都来源于地下水。在华北地区,这个比例则达到75%。地下水可谓是关乎国民生计的大事。
30多年来的超采和污染,让大部分城市地下水水质下降。2013年形成的《华北平原地下水调查评价》显示,华北平原一半的地下水都已受较重污染,污染物包括无机盐、有机难降解物以及重金属;可以直接饮用的一类水只占22%。
据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无Ⅰ类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仅占22.2%,且沿地下水流向下游逐渐变为以Ⅳ类地下水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滨海平原主要分布为Ⅴ类地下水。这说明在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到了一个很严峻的地步。
长期以来,地下水污染因为其自身的隐蔽性,以及生活中并鲜少由于地下水污染导致典型的恶性事间发生,因此地下水污染并没有进入公众关注的视野。
然而近年来由于河北沧州“红豆局长”事件、山东潍坊企业地下排污传闻等,地下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官方和民间的关注。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一说到污染问题,人们往往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空气、地表水、土壤污染等,事实上,在“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思路指导下,在“唯GDP论”发展宗旨下,地下水受到的污染与我们的空气、地表水、土壤受到的污染同样严重,并且在治理方面,地下水污染治理要比空气、地表水、土壤污染治理,更难上百倍千倍。可以说当前我们面临的地下水污染已经极其严重,而未来对其治理将更加旷日持久。
马军介绍,地质部门对地下水污染有一个初步调查结果,这可以说是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情况的一个“地图”。该调查显示,我国90%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遭受有机和无机有毒污染物的污染,“三氮”是为普遍的地下水污染物,尤其是在农村和农业种植区,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氨氮都存在普遍超高的现象;其次即是重金属污染物,珠江三角洲主要是铅超标、淮河流域则是镉超标、华北平原是砷超标、长江三角洲则是铬超标,主要分布在城市和工矿城市。
另外,通过对比《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与之前两年同类《公报》后发现,我国地下水水质仍在逐步变差,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2013年《公报》显示,我国地下水水质较差和极差两项的占比达到59.6%,超过了水质呈优良、良好、较好三类所占的比例。而2011年和2012年,较差和极差级水占比分别为55%、57.4%。
马军说,中国地下水污染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不得不从根本上遏制的时候了,再不治理,不仅是农村地区,城市也将难有清洁的水源。
污水治理投资规模大于大气污染防治
日益严峻的水污染,倒逼的是更为严厉的治理措施。
酝酿已久的“水十条”出台在即。环保部日前召开全国环保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介绍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时强调,要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
在去年严大气防治措施“大气十条”出台以后,“水十条”的相关动向备受业界关注。一位曾经参与“水十条”编制工作的专家透露,2014年以来,“水十条”经过了多轮研讨、修改,有望在近期出台。
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副主任王凤春对此表示,“相关部门已经做了很多年的‘水十条’调研、编制工作,按照规定今年应该要出台。”
今年2月,周生贤在北京主持召开环保部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送审稿)》,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报请国务院审议。随后,多位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环保部正在抓紧制定出台“水十条”。
周生贤指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要求新部署新举措,要着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包括要深入总结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经验和做法、要实施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要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认真做好年终工作总结、要开展环境保护情况专题调研等。
众多业内人士介绍,相比于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难度更大。2014年2月,环保部副部长翟青在介绍《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时指出,核心就是要改善水环境质量,重点是抓两头,一头是污染重的地方坚决进行治理,另一头是水质较好的河湖,坚决保护起来,不能先污染再治理。
王凤春介绍,水污染防治需要的钱比大气要多一点,规模应该要大一些,因为其中涉及很多公共设施的建设,诚如污水处理厂等。早在2013年7月,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处长汪涛在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就曾表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投入预计达到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