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国科学技术部批准立项的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日落户湖北荆门。有关专家表示,这标志着推进电子废弃物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研究与产业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电子垃圾污染席卷
无论是中国的双11还是美国黑色星期五,零售商可能高兴了,但对环境却是隐患。今年9550万美国人宣称在“黑色星期五”花钱购物,对于零售商来说这是个好消息,然而就环境而言却并非如此。廉价的电子产品成为购物旺季吸引人的亮点,但它们却蕴含着可能令人类付出巨大代价的集体代价。电子垃圾(破损电子产品)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健康危机以及数据失窃等危险。
2012年,共积累电子垃圾4900万吨,包括过时的手机、笔记本、电视以及洗衣机等。其中,电子垃圾的大制造者是美国,平均每个美国人当年制造了约30公斤电子垃圾。
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增长,联合国合作机构预测,到2017年,电子垃圾数量将达到6540万吨。但是大部分电子垃圾后被扔进垃圾填埋场,这意味着电子设备中的有毒材料,比如铅、砷、铍、汞等,终都泄漏到环境中,生态环境受到污染,不仅人类深受其害,动物和植物也被牵连。
电子垃圾处置不当还会危及数据安全,因为并非所有信息都被从设备中抹去,为此这些信息通常很容易就被窃取。
2015年起纽约将对电子垃圾立法
面对即将来临的电子产品报废的浪潮,享有电子垃圾大国之称的美国纽约已未雨绸缪对电子产品的回收立法,拟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电子产品的随意丢弃将成为违法行为。
纽约决定不再将电子废弃物随意丢人垃圾箱,而是将其回收利用。史泰博、百思买等零售商都已决定加入该电子废弃物回收计划,并设立专门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箱。一些制造商已收到发放的电子废弃物回收调查问卷,并且纽约大型居民区可享受免费接送服务。
如果您不需要的电子产品依然可正常工作,您也可以将其出售或捐赠。
该禁令涉及的电子产品包括:电视机、录像机、电脑、平板电脑、视频游戏机和其他电脑周边产品等。纽约已立法禁止把可充电电池随意投入垃圾箱,并要求所有手机供应商提供废旧手机的回收工作。
事实上,不仅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陷落“电子垃圾围城”困局,尤其是拥有“资源消耗超级大国”的中国。
我国电子垃圾污染亟待解决
中国工程院院士、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勇介绍,我国每年的资源消耗量已达100亿吨,占30%以上,超过美国4倍,成为“资源消耗超级大国”。而在被消耗的资源中,电子产品占据了不可忽视的位置。
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占据被消耗的资源前列。另一方面,我国已进入电子、电器产品报废的高峰期。据统计,我国每年家电、电子产品的报废量为5000万至8000万台,报废量年均增长20%,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年报废量将超1.6亿台。
值得注意的是,被淘汰的电子产品中包含的铅、汞、镉等重金属物质,因为不容易分解且回收利用率低,总是被随意丢弃和处理,已经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在“电子垃圾围城”越演越烈的同时,如何有效促进电子垃圾无害化和再循环,已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大课题。
专家:遏制电子垃圾污染“五步走”
在各界努力探讨电子垃圾困局破解之道的同时,有专家提出了电子垃圾污染治理的“五步走”战略。
一是坚决整治电子垃圾地下产品链。整治电子垃圾回收地下游击队,要避免多头管理带来的部门间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由环保部门牵头,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整治机制,着眼于引导和规范,制定实施细则,扶持社区、企业、环保公益组织设立固定回收点。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电子垃圾回收成本高,处理技术要求更高,相关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撑,因此,政府应加大对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企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国家对绿色拆解企业的补贴很难弥补市场差价造成的缺口,特别是在集中回收环节,政府出台激励和强制措施是通行经验。
三是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从生产源头制定回收战略,可以有效遏制电子垃圾成灾。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而正规回收企业,处理能力远远赶不上报废速度,难以挑起每年数以万吨的处理重担。因此,从生产源头就制定回收战略,远比末端补救效果好得多,并且可以实现从生产到回收环节的有效整合。在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下,生产者要在产品生命周期内承担环境责任,完成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置等一系列工作。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废弃物品回收和循环使用,而且可以激励生产者使用更多易于循环利用的材料。而生产者对于产品结构更熟悉,更懂得进行科学提炼、二次利用。
四是严禁进口电子垃圾。一些发达国家对垃圾处理的要求非常严格并且费用相对高昂,因而,大量电子垃圾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处理,严重损害了当地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于1990年签署了《巴塞尔公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越境转移危险废料的积极作用。所以,必须严厉打击电子垃圾走私,坚决遏制电子垃圾进口。
五是制定法规,加强监管。国家应出台一套相关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定法规,完善对电子垃圾的监管内容,并要求从电子行业生产设计之初就将环保回收纳入考虑范围。此外,应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认识电子垃圾污染的巨大危害,从而改变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杜手机、移动电源、电池等小型电器随意扔掉的习惯,减少电子垃圾泛滥现象。
相关阅读:
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研究中心落户湖北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