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企开发投资不减反增 页岩气革命亟待体制突破
2014年8月,国家能源局召开全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会议,关于页岩气产量规划,会议指出,到2020年,页岩气和煤层气产量均达到300亿立方米,这比此前设定的目标降低了一半。
三大油企页岩气开发投资不减反增
因油价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陷入低迷,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均下调了今年的资本支出计划。但消息显示,资本支出下降并不会影响他们的页岩气开发,甚至后者的投入还会增加。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日前表示,“页岩气将是今年和未来数年公司的盈利增长点,产量增长会很快,价格预计也很好。”之前进入商业开发的涪陵页岩气区块已经获得较好回报,公司在这块的投资还会扩大。
针对前不久中海油已决定搁置其在安徽的页岩气项目的传闻,中海油执行官李凡荣表示,从长期看,页岩气仍是油气工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公司仍会关注未来的一些好机会。“从长期来看,页岩气仍然是油气工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未来我们仍会关注好的机会并谨慎评价。”对于未来国内页岩气市场,中海油谨慎回答说。
页岩气革命亟待体制方面突破
在日前召开的第七届石油产业高峰论坛上,专家认为,油价的持续低位预计仅会引起页岩油产量增速放缓,页岩油产量在未来几年中仍将维持高位。页岩气革命对于我国的启示,不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在体制方面进行突破。
不仅是页岩气研究专家,一些开发页岩气的公司负责人也坦承,高成本导致投入难以收回。投入与产出比严重不协调是令页岩气开发企业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因为页岩气投资模式明显不同于常规天然气。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玉喜表示,由于我国页岩气储存条件差,开发周期长,工程作业费用比较高,导致开发成本高,甚至亏本。而页岩气要实现效益开发,必须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国外主要采用工厂化作业和大型同步体积压裂来进行页岩气开发,而中国的四川等地,一直采用传统的作业模式,相关设备缺乏,工艺技术和作业流程不完备,导致成本较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主任郭焦锋表示,美国页岩气革命改变了原油供应格局。页岩气革命对我国的启示,不仅是技术的革命,更重要的是要尽快构建适应我国天然气石油技术发展的体制。他认为中国未来应形成以数家特大型石油天然气公司为骨干,众多不同所有制和不同产出销并存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垄断竞争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