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消除“霾”伏 提升空气质量让蓝天常驻
《报告》通过对PM2.5数据的分析,显示2014年交出优异“成绩单”的是山西、山东和上海,这3个省市的PM2.5年均浓度比上一年降了16.7%、16.3%和16.1%。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及河南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连续的PM2.5严重污染区域,其中河南的污染状况十分严重。
对PM10数据的分析则显示,海南、云南、广东、贵州、黑龙江和广西等6个省(自治区)达标,成绩处于前列。然而,与2013年相比,却有10个省(市)的数据不降反升,大气污染防治达标率仍然较低。
2015年7月10日,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其中针对环保问题,总理表示,“雾霾现在成了网上出现频率高的词汇之一,已成为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对于这一问题,政府决不能回避。”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问题,既是城乡居民面临的“心肺之患”,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结构失衡的一个缩影。因此,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不仅是政府对于民生的承诺,更是推进中国经济“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2015年3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明确提出绿色化,对于绿色发展、消除雾霾具有重大意义。
雾霾是环境污染叠加累积的结果,绿色发展消霾就是从源头上消除空气、水体、土地等方面的污染,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绿色发展消霾需要把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技术和行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绿色发展消霾以文化科技绿色化为基础、以制度体系绿色化为保障、以经济能源绿色化为突破口,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程。
绿色发展、消除“霾”伏,向雾霾宣战,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中央政府确立的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雾霾笼罩潜伏危机,但同时蕴藏转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家领导指出坚持环保为民,应对雾霾带动深层次的污染防治,坚持绿色新能源的开发,在发展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转型,节能减排是有效的发展道路。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新华能源、慧聪供热采暖网、中国经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