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环保在线>工程招标>工程快讯

广州增城区年底前完成89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发布时间:2017-07-26 13:44:10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人气:21833

  【中国环保在线 工程快讯】广州市委正在大力提倡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乡环境,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就是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据介绍,广州市增城区已经建成594个污水处理站点,年底前将完成89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有望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当前,广州市委大力提倡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乡环境,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成为关键突破口所在。而如何妥善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优化农村水生态,也成为摆在面前的首要难题之一。为此,近年来,增城区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注重建管并重,切实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和农民居住条件,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从2008年至今年7月份,全区共投入资金约3.73亿元,先后完成了204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铺设污水管道约863.86公里,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点)594座,服务人口达66.63万人。目前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为68.65%。至今年底,增城区将力争全面完成272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部分整村拆迁的行政村除外)。
 
  因地制宜建成594个污水处理站点
 
  据区水务局农村治水办负责人胡永辉介绍,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手段,主要是通过完善每家每户的污水管道建设,将污水集中至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由于增城区农村地域面积广阔、地域地貌差异大,且农户居住分散,采取统一的污水处理方式难以执行。因此,对于靠近市政管网的49条近郊村,增城区采用接驳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方式进行处理;对于远离市政管网的235个远郊村,原则上则新建污水处理站点就地分散处理。
 
  在分散处理方面,增城区也秉承了“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村集中建设1至2个处理站点,人口分散的村则根据村民聚居情况建设多个站点,所采用的技术工艺也有所不同。主要的技术工艺包括“厌氧水解技术”、“厌氧水解 人工湿地技术”和“厌氧水解 MBR一体化膜工艺”等。
 
  “目前,全区共建成的分散式处理站点有594个,其中采用‘厌氧池水解技术’的有304个,采用‘厌氧水解 人工湿地技术’的有268个,‘厌氧水解 MBR一体化膜工艺’的有20个。”胡永辉说。
 
  年底前完成89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永宁街公安村是增城区今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一个重点村。日前,在永宁街公安村白右社路边街可以看到,不少农户屋前屋后地面已被挖开,施工人员正在切割PVC污水管道,并将污水管道从农户家中接出;与此同时,一台挖掘机则正在对已完成管道铺设的路面进行回填。
 
  据永宁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工程师卢康军介绍,公安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于今年3月份全面开工。全村计划铺设污水主管6475米、支管12040米,新建检查井247个、消能井1个、排泥井1个、溢流井1个、泵站1座,收集沿线15个合作社的生活污水并汇集到公安村的污水提升泵站,经压力管提升输送至新新大道的市政污水管网后,送至永和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目前该村已完成污水主管4406米、支管6000米,新建检查井163座、泵压管700米、泵站1座、阀门井1座、排气阀井1座、排泥阀井1座,恢复路面3600米,累计完成工程量的70%,计划于8月底全面完工。
 
  到今年底,全区将完成89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目前,已经完成建设的有22个行政村,正在施工的9个,剩下的将于8月底全面进场施工。此外,全区今年还将完成89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中修项目。目前已完工32宗,正在施工8宗。
 
  原标题:广州增城区年底前完成89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https://www.hb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返回首页

发布询价

QQ咨询

采购客服:3316924208
网站客服:1652493179
媒体合作:834096906

采购客服网站客服媒体合作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电话咨询

客服热线0571-87209775采购热线0571-87759925媒体合作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