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科特商贸有限公司>>技术文章>>依据成分与条件考虑培养基的pH
细菌、放线菌的生长繁殖对pH一般要求偏碱,霉菌和酵母菌要求偏酸。因此,分离培养基的pH应该调节到被分离微生物要求范围。这不仅有利于自身生长,也可排除一部分不需要的菌类。
分离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产生菌时,可以把培养基调到pH9~11,在此范围内不宜生长的微生物被抑制,这对分离培养基本身起到浓缩作用。大多数水解酶的生长zui适pH基本相近,而酶的作用pH未必与产酶pH相同。
培养基的pH要结合营养成分和培养条件来考虑。因为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由于代谢作用会产生酸性或碱性产物,pH发生变化,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一般培养基中碳氮比高者,培养后倾向于酸性,反之则倾向于碱性。无机盐的性质也会影响pH变化, 2SO4是生理酸性无机氮源,其中NH4+被菌体利用,留下SO42—,培养液变成酸性。而NaNO3是生理碱性氮源,其中NO3—被菌体分解利用后,剩余Na+,使培养液变成碱性。如发酵过程缺氧,则代谢向有机酸合成方向进行,pH下降。为了维持培养基的ph,一般要加磷酸盐,如K2HPO4、KH2PO4,使培养基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如果培养液中的酸碱变化很大,磷酸盐的缓冲容量不足以调节pH变化,则可适当加入碳酸钙,以不断中和菌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类,使培养基的pH能保持在恒定的范围内。此外,在分离霉菌时,加几滴乳酸不仅可以维持一定酸碱度,而且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