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卡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携手多家机构《PNAS》新文章

时间:2011-1-12阅读:996
分享:

近日由国内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联合课题组利用*的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获取了呼肠孤病毒科的质型多角体病毒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独立构建了全原子模型。并根据这一原子模型揭示了质型多角体病毒mRNA加帽(Capping)机制。研究论文“Atomic model of a cypovirus built from cryo-EM structure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mRNA capping”在线发表在1月10日的《美国*院刊》(PNAS)上。

 

 

    此项研究工作由*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平研究组和孙飞研究组、华南农业大学孙京臣副教授和中山大学张景强教授等合作完成。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程凌鹏副研究员完成了冷冻电镜成像和结构解析等工作,黄晓星助理研究员协助完成了病毒纯化工作,孙飞研究组研究生张凯协助完成了原子模型构建工作,生物成像中心电子显微镜平台工程师季刚博士提供了电镜成像。

   *生物物理研究所在*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二期建设当中重点发展了生物大分子冷冻电镜三维重构研究平台,已经建成了具有*水平的生物成像技术实验室,拥有目前的300千伏Titan Krios场发射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该研究利用生物成像技术实验室2010年4月调试成功的冷冻电镜平台,用单颗粒图像处理技术获得了呼肠孤病毒科的质型多角体病毒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3.9埃),并独立构建了全原子模型。这是我国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的生物大分子原子结构模型,也是世界上利用冷冻电镜的CCD图像获得的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全原子模型。

此外研究人员根据所构建的原子模型确认了呼肠孤病毒mRNA的流出通道,定位了呼肠孤病毒科质型多角体病毒的两个甲基转移酶(7-N-methyltransferase 和 2’-O-methyltransferase)并揭示了该流出通道是如何引导mRNA依次经过这两个甲基转移酶以完成“加帽”(Capping)过程的。该发现对研究dsRNA病毒的mRNA加帽(Capping)机制有重要意义。

    这项成果表明我国独立开展的生物大分子冷冻电镜高分辨率研究工作达到了该领域的*水平,为我国科学家进一步开展冷冻电子显微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工作得到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以及*百人计划等项目资助。

 

来源:生物通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