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卡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PNAS:p53发现人捕捉到被忽视的癌症

时间:2011-12-1阅读:463
分享:

生物通报道: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zui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期来自普林斯顿大学,西门子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日本九州工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of prostate cancer using curated expression signatures”的文章,分析了一系列与肿瘤特征相关的基因表达特征,并将前列腺癌分成了5种类型,从而能更进一步发现恶性前列腺癌,这无论是对于诊断,还是前列腺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院刊》(PNA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美国*院士,普林斯顿大学Arnold J. Levine教授,Levine教授是p53的发现人之一,在p53研究领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前列腺癌发病随年龄而增长,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欧美地区较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近百万人被诊断为前列腺癌患者,是男性中第二常见的癌症。目前zui常用的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系统是Gleason评分系统,这一系统是来自病理科医生将活检组织或手术标本与正常细胞结构比较后所得出的结果,是判断前列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是许多Gleason评分低的患者也会发展成恶性肿瘤,因此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分子机制,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一组来自2010年,由瑞典科学家发布的281个前列腺癌样品芯片分析数据。基于mRNA芯片信号表达谱数据,研究人员将样品进行了分类,标准包括胚胎干细胞表达模式,抑癌因子p53和PTEN的沉默情况,几种致癌途径的激活情况等等。
从中研究人员整理出了一系列的肿瘤特征相关的基因表达特征,并将这些样品分成5种前列腺癌的子类型,每一种都有不同的预后结果。其中两种高风险类型占了大约11%和18%,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样品出现了预后不良,但是Gleason评分却低。

这种分类标准是独立于Gleason评分系统的,因此能为前列腺癌预后提供*的有效分子分析谱,帮助医师在病患zui初诊断的时候,判断其恶性发展程度。
除此之外,近期前列腺癌研究方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区分具有不同前列腺癌风险的男性患者的新尿液检测方法,这为探测前列腺癌高风险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也说明了“个性化”医疗的可能。

研究人员发现具有TMPRSS2-ERG高表达水平加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3或称PCA3的男性可能会罹患前列腺癌。这标志了前列腺癌检测技术的一个改进,因为目前的做法仅仅是检测血清中的PSA是否增加。但是血清PSA会在许多非癌症的情况下增高,从而导致误诊及不比要的活检。据称美国每年有超过一百万男子会做前列腺活检,其中大多数是因为其血清PSA浓度有所增加。研究人员发现,在那些已知血清PSA浓度增加的男性中,在活检之前进行TMPRSS2-ETS+ PC3尿液筛检可显著地改善对癌症的预测。
(生物通:张迪)

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是怎么回事?
Gleason评分系统是目前zui常用的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系统,是病理科医生将活检组织或手术标本与正常细胞结构比较后所得出的结果,是判断前列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依据前列腺癌组织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将前列腺癌按恶性程度由低到高分为5个等级:Gleason 1~Gleason 5。但因为前列腺癌在形态上往往存在多样性,因此将主要形态等级与次要形态等级相加即得Gleason评分,所以,Gleason评分的取值范围应该是2~10分。Gleason评分系统的特点如下:①Gleason评分包括2个部分:主要Gleason分级和次要Gleason分级;②每个Gleason分级分为1~5级,等级越高,前列腺癌侵袭性越大;③*个数字表示优势等级,第二个数字表示次要优势等级;④优势等级占显微镜下超过50%的肿瘤细胞,次要等级占显微镜下5%~49 9/6的肿瘤细胞;⑤Gleason评分以主要优势等级+次要优势等级表示,如Gleason评分为3+4=7分,意思是标本的50%以上为Gleason等级3,标本的5%~49%为Gleason等级4。根据换算,Gleason评分2~5分属于高分化低度恶性肿瘤,Gleason评分6~7分属于中分化中度恶性肿瘤,Gleason评分8~10分属于低分化高度恶性肿瘤。Gleason评分表明了前列腺癌的恶变程度,Gleason评分越高,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也越高,越容易出现进展和转移,预后越差。
原文摘要: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of prostate cancer using curated expression signatures
High Gleason score is currently the best prognostic indicator for poor prognosis in prostate cancer. However,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low Gleason scores develop aggressive disease as well. In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molecular signatures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 in prostate cancer, we analyzed a microarray dataset characterizing 281 prostate cancers from a Swedish watchful-waiting cohort.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mRNA microarray signature profiles indicating embryonic stem cell expression patterns (stemness), inactivation of the tumor suppressors p53 and PTEN, activation of several oncogenic pathways, and the TMPRSS2–ERG fusion. Unsupervised clustering identified a subset of tumors manifesting stem-like signatures together with p53 and PTEN inactivation, which had very poor survival outcome, a second group with intermediate survival outcome, characterized by the TMPRSS2–ERG fusion, and three groups with benign outcome. The stratification was validated on a second independent dataset of 150 tumor and metastatic samples from a clinical cohort at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This classification is independent of Gleason score and therefore provides useful unique molecular profiles for prostate cancer prognosis, helping to predict poor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low or average Gleason scores.

 

来源:生物通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