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逸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动态>>复旦大学Molecular cell文章
来自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以及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调节人体内一种名叫PEPCK1的代谢酶可有效控制葡萄糖浓度。该项成果为糖尿病干预与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
上海逸峰生物公司专业供应Elisa试剂盒,*,可免费提供代测服务,详情请点击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赵世民教授,其200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回国,主要从事代谢失调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在蛋白质乙酰化修饰、代谢中间产物调控细胞信号通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9年以来在包括*杂志Science在内的*刊物发表多篇重要论文而引起国内外同行关注。文章*作者是蒋文卿博士。
科学家把人体内氨基酸等非葡萄糖营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叫做糖异生,正常情况下人体会根据需要自动转换葡萄糖,但是其中的具体分子机制,科学家们了解得并不十分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当PEPCK1正常工作时,人体会根据需要自动转换葡萄糖,当人体器官需要葡萄糖时,PEPCK1刺激糖异生的发生;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PEPCK1自动与UBRS泛素链接酶结合,这对PEPCK1来说好比“自杀”,一旦链接完成,它将被人体自动降解,PEPCK1活性降低,则抑制了糖异生的发生,人体血糖也就随之回落了,这说明PEPCK1可有效控制葡萄糖浓度。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一旦PEPCK1对人体血糖浓度不再敏感,失去“自杀”这一调控功能,其活性过高将直接导致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持续上升,进而成为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因此,严格调控PEPCK1的活性,可能成为人类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例如,与PEPCK1活性相关的一系列酶均可作为调节糖异生过程的药物蛋白靶点,也就是说,今后科学家可以通过药物改变人体内这一系列酶的活性、数量等来控制血液葡萄糖浓度的高低,进而有效防治糖尿病。
这项研究不仅阐明了PEPCK1活性的分子调控机理,而且发现了人体内与PEPCK1相关的乙酰化酶、去乙酰化酶和泛素链接酶的重要功能,这一系列酶均可作为未来调节糖异生通路的药物蛋白靶标。也就是说,今后科学家可以通过药物改变人体内这一系列酶的活性来控制血液葡萄糖浓度的高低,进而有效防治糖尿病。
赵世民研究组在2010年还曾发表Science文章,解析赖氨酸乙酰化在糖酵解中的调控作用,这是在*发现乙酰化修饰是生物代谢的重要调控手段,这为开发调控代谢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包括肿瘤在内的新的治疗手段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来源:生物通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环保在线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